摘要:美國斯坦福大學考古中心舉行了名為“地下之城”的文物展覽,展品均為早期硅谷華人移民的出土物品。 |
同憶奮斗與艱辛
廣東省中山市博物館華僑文物征集組人員在工作中深深體會到,每一件文物,都反映著海外華人不懈奮斗的歷史。一張泛黃的收據的背后,是20世紀初澳大利亞華人在當地水果業一度輝煌的曾經。從那些簡陋的洗衣板和燙斗中,又可以看到早期美國和澳大利亞華僑洗衣店的蓬勃發展。
然而,那些最早移民海外的華人,卻長期處於屈辱和黑暗之中。去年10月,廣東省東莞展覽館展出了100多幅舊版畫、照片等歷史文獻資料,展示了清末大批華工在所謂“賣豬仔”過程中的不幸遭遇。
最早赴美國和加拿大等國的華人也面臨相似的命運。19世紀的淘金熱掀起了一股華人移民潮。1882年美國通過了臭名照著的“排華法案”,限制華人入境,並於1910年在天使島設立移民監獄。無數華人在暗無天日的拘留中喪生,而殘害他們的罪証“天使島”則永遠地保留了下來。
事實勝於雄辯,移民史展現出的歷史真相,任何國家都不能熟視無睹。2006年,加拿大聯邦政府正式就1923年的排華法案和不平等的“人頭稅”道歉。2012年6月,美國正式以立法形式就《排華法案》向全體美國華人道歉。
為了更美好的未來
對於很多致力於保護早期移民遺址的華人來說,全世界的華人都有著共同的祖先和文化背景,古老的早期建筑則寄托著一種濃厚的情感。在他們看來,這些遺跡的保存,不僅能宣揚文化傳統,也能幫助后代人了解當時華人的生活、緬懷祖先的奮斗史。
事實上,早期華人移民在採金礦、修鐵路的同時,也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的歷史,不僅僅是海外華人的歷史,也是所在國歷史重要的一部分。
托馬斯·索威爾在其著作《美國種族簡史》中稱,在很多方面已融入了美國社會的華人群體,仍然保存著自己獨特的價值觀和種族認同感,這在美國種族史上絕對是“可觀的成就”。而華人勤奮好學的傳統,也使他們在當地的地位不斷提升。
2012年8月,澳大利亞國會眾議院通過決議,表彰華人移民為澳大利亞建設做出的積極貢獻。
為紀念華人移民巴西200周年,巴西聯邦參議院於2012年12月舉行了特別大會,向旅巴華人華僑為巴西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貢獻和成就表示敬意。
榮美立在重現早期華人移民史的過程中採訪了很多老一輩華人。她坦言,許多人不願意回憶這段痛苦的歷史,但他們最終都將自己的經歷毫無保留地講述出來。因為他們明白,不忘過去,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