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東江門新會有一著名的人文勝跡:宋元海戰古戰場——崖門海,而崖門海東岸就是崖門鎮,山靈水秀,歷史深厚,享有“南粵明珠”的美譽,古往今來吸引無數文人墨客流連和贊嘆! |
圖片來源於網絡
廣東江門新會有一著名的人文勝跡:宋元海戰古戰場——崖門海,而崖門海東岸就是崖門鎮,山靈水秀,歷史深厚,享有“南粵明珠”的美譽,古往今來吸引無數文人墨客流連和贊嘆!
鄉村歷史 蘊含豐富史學知識
崖門鎮位於南海之濱,吸古兜山之英風浩氣,吞銀洲湖之澎湃潮汐,千百年來孕育出一個古朴、悠久、厚重、秀麗的南粵古鎮。古往今來,崖門鎮轄區內的鄉村布局、姓氏聚居、社區發展,均有著自己的自然法則,這些鄉村歷史看似平常,實則蘊含著豐富的史學養料和史學知識,吸引著很多歷史學家慕名前來考察。
例如你要考察崖門鎮開基姓氏的淵源,可以牽扯出南宋年間著名的“南雄珠璣巷百姓南遷事件”﹔你要考察新會早期主要姓氏興衰,絕對不會錯過“崖門毛姓人消失之謎”這一歷史課題﹔例如古兜山賊、宋元崖門海戰遺事、崖門僑鄉形成等等,均是專家學者感興趣的熱門話題。這一切謎底,就藏在這片肥沃、神奇的土地裡。
另外,要了解崖門古鎮,要考察崖門古鎮,這裡的鄉村族譜絕對是值得大家收藏和研讀的最佳素材。但是,因為遭遇歷朝歷代的戰火摧殘,還有解放后歷次政治運動的浩劫,崖門鎮各鄉村原來保存的族譜毀壞嚴重、殘存無幾,令人嘆息。
鄉村興起 修族譜之風
近十年來,崖門鎮各鄉村悄然興起“追源溯流、尋根問祖”的修譜之風,各村、各姓均發起修編族譜和史料的倡議,此舉得到廣大鄉親和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的熱烈響應和大力支持,往往一本族譜的編修出現數百人甚至上千人捐款的壯觀場面,遠在海外的崖門鄉親聞訊紛紛踴躍捐款出力玉成好事。這充分說明,編修族譜是國內與華僑華人溝通聯系的橋梁,是名符其實的“統戰家書”。崖門鎮是廣東著名華僑之鄉,小鎮總人口四萬人,而崖門籍的海外華僑華人也有四萬多人,單是旅居新西蘭的崖門鄉親就有一萬多人,可謂“國內有個崖門,國外也有一個崖門。”族譜編修工作可謂牽一動百,非同小可。
根據不完全統計,近十年來,崖門鎮有京背村、旺沖村、南合村、黃沖村、青龍村、蘋崗村、仙洞村等近十條村庄編修了自己的族譜,有黃姓、陳姓、鐘姓、楊姓、張姓等姓氏出版了自己的族譜。這些族譜吸收傳統文化的精華,拋棄封建文化的糟粕,編寫出一本本具有鮮明地方特色、時代特色的新族譜。例如舊的族譜重男丁輕視女性,新的族譜男女平等一視同仁﹔舊的族譜強調一個姓氏為主體,外姓絕不能收入族譜,新的族譜體現了多姓聚居的和諧共處,不論大姓氏小姓氏或者人多人少,都平等對待、公平展示,所有這一切說明:崖門鎮新時代編修的一批族譜是團結、和諧、凝聚的象征,值得我們為之贊賞和肯定。
族譜收集了 大批人文史料
崖門鎮各村各姓編修的族譜保存和收集了一大批鮮為人知、難得一見的人文史料,引起專家學者的極大興趣和關注。
新編的《黃沖族譜》收入兩張珍貴的歷史照片:其一是1972年4月,黃沖村鄉親、在廣州軍區擔任軍事干部的黃協與前來廣州視察的周恩來總理合影留念﹔其二是2005年9月,黃沖村鄉親、旅居加拿大著名僑領黃幸逢與其他僑領一起,與到加拿大進行國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伉儷親切合影。
南合村編寫的《鐘氏族譜》,把鄉民流傳百年之久的《鐘念祖智救孫中山》民間故事記錄下來,為僑史專家進一步深入論証、考察辛亥革命志士、旅居越南愛國僑領鐘念祖其人其事提供了真實鮮活的地方文史資料。
旺沖村編寫的族譜《旺沖史記》,本著搶救地方史料的精神,收錄了該村十多位離休老干部回憶旺沖村作為抗日紅色根據地的文章,是崖門鎮活生生的黨史教材,彌足珍貴。這些珍貴的鄉土史料對研究鄉土歷史、華僑歷史有著獨特的作用。(黃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