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華人>>深度解讀

華人海外生產奶粉專供國內 摸透消費者畸形心理

2012年12月04日13:44    來源:新聞晚報        字號:
摘要:國家質檢總局上周最新公布的一批入境不合格食品通報名單中,新西蘭“奧蘭超級金裝嬰兒配方奶粉”共26噸因碘含量不符合國家標准要求而被退貨。據統計,在14個月以來的通報名單中,共有34批次超過270噸不合格進口奶粉被銷毀或退貨,其中四分之三為嬰幼兒奶粉。而多款洋奶粉是華人在海外注冊,找當地公司代工生產並進口的,且隻針對中國市場,屬“中國特供奶”。

  國家質檢總局上周最新公布的一批入境不合格食品通報名單中,新西蘭“奧蘭超級金裝嬰兒配方奶粉”共26噸因碘含量不符合國家標准要求而被退貨。據統計,在14個月以來的通報名單中,共有34批次超過270噸不合格進口奶粉被銷毀或退貨,其中四分之三為嬰幼兒奶粉。而多款洋奶粉是華人在海外注冊,找當地公司代工生產並進口的,且隻針對中國市場,屬“中國特供奶”。

  對話:

  中國奶業協會理事、奶品專家王丁棉

  在國內乳制品企業屢屢曝出各類問題之后,許多嬰兒家長出於安全考慮,將“洋奶粉”作為育兒的首選。資料顯示,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國產奶粉的市場份額從半壁江山迅速下降到20%-30%,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猛增至70%-80%。在筆者看來,作為備受沖擊的國內奶制品企業,套用“達芬奇”的法子,也無可厚非。而如果能做好“中國特供”,好歹也算是奶制品現有困境下的一次有效突圍。但是顯然,屢屢曝光的問題顯示,突圍中不乏挫折。而我們也忍不住要追問,目前市場上究竟有多少奶粉是打著“洋奶粉”的旗號,為什麼這樣的產品又能在中國市場立足?筆者就此聯系了中國奶業協會理事、奶品專家王丁棉。

  消費心理畸形錢好賺

  目前充斥中國市場的 “洋奶粉”實際上由四部分構成。一是在國外生活的中國人向當地政府提出品牌生產許可后找代加工工廠生產的產品,他們在當地沒有名氣甚至並不銷售,隻銷往中國市場 (王丁棉強調,這些海外華人大多是官二代,因為在當地注冊商標后還要通過中國政府的批文)。第二類屬貼牌生產,如娃哈哈 “愛迪生”奶粉和湖南的澳優奶粉,他們是委托國外企業代加工的奶粉,出生地在國外。與此相對的第三類是國內企業出去搞中外合資,產品再出口到中國。第四類就是我們所說的是純外資品牌。

  上述所提到的第二類和第三類情況,是否能夠給國內奶制品企業帶來出路?王丁棉稱,國內配方奶的出路,關鍵還在於讓中國消費者恢復對國產乳制品企業的信心。現在的形勢很明了,消費者 “用腳投票”,是不敢拿后代的健康做賭注的。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但凡洋奶粉進入中國市場,都選擇高價位路線,追求利潤最大化。關稅下降,洋品牌的成品奶粉不降價﹔原材料價格走低,成品奶粉價格也不變(和去年相比,原材料脫脂奶粉的價格已經下降了1萬元人民幣1噸)。他們給出的解釋很多,諸如生產成本增加,品牌包裝更換等,這些無非都是各式各樣的借口,歸根結底是摸透了中國消費者的畸形心理——價格高才可能是高營養、高品質。這是為什麼?中國的消費者已經被國產奶粉的奶源、加工流程以及汞超標等丑聞嚇怕了。

  企業都各自想分一杯羹

  對各色“中國洋品牌”,某知名洋品牌的高級公關經理稱,無論是中國人在國外注冊商標找當地企業代工,還是國內企業到國外去找代工,這些都可以理解,因為中國配方奶市場實在太大了,大家都想分一杯羹。

  有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嬰兒營養品市場規模約73.6億美元,之后6年還將增長19%。有分析師估計,在2011年到2016年期間,在嬰兒配方奶粉和輔食產品領域,中國將創造亞太地區90%的市場價值,或佔全球市場增量的七成,即中國市場的零售規模將達到約100億美元。

  各類“洋品牌”,首先解決了奶源問題,但配方奶添加的營養素都是各家企業的“獨門武功”,加上管理不一樣,因此出來的東西肯定是不一樣的。他很樂觀地表示,高端配方奶市場已經趨於穩定,選擇知名品牌的消費者,一般只是在幾個品牌中挑選,那些做特供的洋品牌只是擠佔了之前國產奶粉的份額,對此他們並不很在意。

  行業監管心太軟、手太軟

  在三聚氰胺事件前,國產奶粉也曾擁有過60%的市場佔有率,這無疑說明而今國產奶粉面臨的 “寒冬”處境是自己種下的惡果。要想恢復中國乳制品的地位,必須解決好產品的質量保障問題。這需要政府監管發力,需要食品行業自律。

  無論在哪個行業,一旦行業內的產品出現問題,相關機構應該在信息公開、依法嚴處、公正司法三個方面,切實表現對消費者健康和生命的高度關切。但無論是在三聚氰胺,還是黃曲霉毒素事件以及汞超標事件中,相關部門並沒有立場堅定地讓相關企業去做召回、賠償等一系列應該做的工作,也從來沒有做出過諸如吊銷企業生產資格一類的處罰。當消費者受了傷害都無法得到賠償,就隻能通過選擇可以信任的品牌來保護自己。可以說,對犯錯企業心太軟、手太軟,直接導致了洋奶粉的吃香。

分享到:

(責編:王棟)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