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華人>>深度解讀

中國經典文化怎樣更好地走出去?

2012年11月05日09:11    來源:海外網        字號:
摘要:作為和印度梵劇和古希臘悲喜劇齊稱世界三大古老戲劇的劇種,京劇首次被完整地翻譯成英語。

 

近日《百部中國京劇經典劇目英譯系列叢書》一期成果——《楊門女將》等首批10部京劇英譯本編寫完成並出版。作為和印度梵劇和古希臘悲喜劇齊稱世界三大古老戲劇的劇種,京劇首次被完整地翻譯成英語。京劇在擺脫“隻識臉譜美,不明詞曲意”尷尬的同時,也引起我們的思考:中國的經典文化怎樣才能更好地走出去?

經典作品需要經典的翻譯

大衛是畢業於首都師范大學的一名留學生,在談到對中國文化的印象時,他說:“孔子、京劇臉譜、長城是我對中國文化最初的理解。”當被問及在欣賞京劇時,對京劇的劇情、服飾、臉譜哪個最關注時,他直言不諱地說:“臉譜是我看京劇時最關注的。我雖然有點漢語基礎,但還是對裡面的唱詞無法深入理解。”半文言的唱詞讓京劇這一國粹經典,在外國人體會中國語言微言大義、博大精深時成了一個障礙。

如果說國外對京劇的不理解是因為對目前市場上無完整的英譯版本的話,那麼以下的對話則給我們帶來另外一個層面的反思。來自英國的麗薩現在在華工作,她對筆者說:“我在國外不太讀中國翻譯過來的作品,我喜歡讀故事性很強的作品,不喜歡太長的議論。”

《中國現代文學與文化》期刊主編鄧騰克說:“中國文學的翻譯在國外面臨著許多障礙,第一:許多國外讀者不喜歡閱讀翻譯作品﹔第二,對中國古典文學經典的翻譯還不錯,但對很多中國現代文學作品的翻譯則質量低下(盡管近年來情況有所改善)。”大段議論給習慣於歐美文學欣賞習慣的外國人帶來了閱讀上的障礙﹔翻譯質量的參差不齊,導致了中國文學作品在國外的傳播與俄語、日語等語種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經典作品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但需要通過經典的翻譯才能讓外國人了解真正的中國語言文化的魅力。

入“洋”隨“俗”,方能“和而不同”

在古典作品中,夫君、郎君、我夫等都是對丈夫的稱謂,但英語中隻有“husband”一詞相對應。怎樣在堅持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更好地讓外國人真正懂得著作中劇情與人物的關系,成為經典作品翻譯過程中第一道門檻。北京大學的一位教授說:“翻譯京劇劇本和翻譯中國其他著作一樣,不僅需要你對所翻譯的內容有很深的研究,也需要對中西語言與文化的差別有相當的了解。”

對於這一問題,著名翻譯學家許淵沖說:“要符合作者原意,也要符合英語的音韻。”堅持原著,但又要符合國外的接受習慣。各國國情有別,在保持本國文化傳統的情況下,需要更注重文化融合。要巧妙地結合國外的文化,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方能真正入“洋”隨“俗”,從而達到“和而不同”。

文化的輸出需要更多平台

截至目前,中國在世界多個國家合作建立了389所孔子學院和520個孔子課堂。這些孔子學院和課堂是平台,讓中國的經典作品進入了外國民眾的視野,為他們真正了解中國語言和文化提供了展示的場所。中國人民大學國劇研究中心孫萍主任說:“《百部中國京劇經典劇目英譯系列叢書》將來會成為重要的文化教材,進入各國大學的圖書館和全球的孔子學院,讓更多的外國學生通過京劇了解中國。”

中國文化要想在全球化競爭時代,在主流文化產業中佔得一席之地,對中國的經典文化作品必須有經典的解讀。有資料表明,在世界文化市場上,美國佔43%,歐盟佔34%,亞太地區佔19%,其中日本佔10%,澳大利亞佔5%,其余4%才屬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亞太地區國家。百部中國京劇經典劇目英譯的實施僅僅是一個開始。隻有這樣堅持不懈地走下去,通過專家學者、民間愛好者等多方努力,提供更多更貼近外國民眾的翻譯精品,才能讓中國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唯有如此,我們的文化才能被世界所了解和接受。

分享到:

(責編:王棟)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