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國人,托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福,我先后三次到美國去旅行,分別去過美國的紐約、洛杉磯、芝加哥等大城市以及密蘇裡州聖路易斯、佛羅裡達州奧蘭多、阿拉巴馬州伯明翰、蒙哥馬利、莫比爾、門羅維爾等中小城市。在美國旅行期間,我有機會見識了美國的方方面面,也經常遇到中美強烈反差的“不習慣”:
1、“不習慣”天天藍天白雲
無論在芝加哥、洛杉磯、聖路易斯等大中城市,還在是奧蘭多、蒙哥馬利、門羅維爾、莫比爾等小城市,除了難得碰到的下雨天,我所見過的天空幾乎每天都是藍的。相比北京、上海難得出現藍天白雲,在美國,藍天白雲“天天見”,忍不住讓人羨慕嫉妒恨。
2、“不習慣”空氣沒什麼灰塵
每天晚上回到賓館或住所,皮鞋上幾乎沒有灰塵,洗漱時鼻孔裡沒有什麼黑垢,洗過臉的水還是清澈的。環顧辦公室和住所周圍、旅游景點內部、高速公路兩側,幾乎看不到裸露的土地,幾乎看不到施工的工地,更看不到揚塵的大卡車,能看到的隻有成片的草坪和綠色的樹林。
3、“不習慣”美國人太有禮貌
在美國的城市還是鄉村,不管是碰到賓館服務員、超市售貨員、學校老師,還是碰到警察、駕駛員、保潔員、門衛,每次見面視線相交時,都會主動對我說:“您好”、“早上好/下午好”、“很高興見到您”﹔當我做了應該做的事,幾乎每次都得到“謝謝”、“您真好”的肯定﹔而當我說“謝謝”后,每次都能得到“不客氣”或者“很榮幸”的回復。結果,幾次下來,當我再與陌生人視線相交時,也變得會主動說“Hello”、“How are you doing”了。
4、“不習慣”開車總是讓行
在美國乘車的這麼多天中,我從來沒有見到開車搶道、加塞、闖紅燈的現象。在美國的朋友說,美國有兩條“永遠讓行”原則:彎道永遠讓行直道的汽車,汽車永遠禮讓行人。即使是行人違反交通規則橫穿馬路,汽車也必須馬上停車,禮讓行人先通過馬路。與行人搶道,在美國鮮有耳聞,那是被美國人認為不可思議的事情。在美國,行人永遠是“老大”,開車的人是“老二”。另外,美國人乘坐汽車時,即使是后座的乘客,也都自覺地系好安全帶。像美國這樣擁有世界第一的汽車保有量,而且90%以上的高速公路是免費的,依然能夠做到交通事故率低、交通死亡率低,與美國人的這些行為密不可分。
5、“不習慣”吃穿價格太便宜
無論在美國的城市還是農村,遍布著沃爾瑪、沃格林、西爾斯、溫迪克西等知名連鎖超市。在這些服務全美絕大多數人口的超市裡,食品價格一概很便宜:一瓶2升的可樂不到1美元,1個8寸的比薩餅隻要2美元有時特價1美元,1磅香蕉不過0.7美元,1磅(約0.9斤)上好的瘦豬肉隻要2.6美元,1磅大龍蝦不到10美元,一桶(400毫升)哈根達斯冰激凌隻要3.5美元,一袋(可供一家四口吃一頓的)面包不到2美元……除了“吃”很便宜以外,“穿”也便宜地驚人:1件T?不到10美元,1件品牌襯衫20美元,1條國際名牌LEE牛仔褲不過30美元,1雙品牌運動鞋一般不超過40美元……與超低的“吃穿”開支相比,美國普通居民的人均月收入超過3000美元,花幾十美元可以採購家庭一周所需的食品,花幾百美元可以購買一年所需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