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馬來西亞華人楊秀芳:放棄國外果園,跑回陸豐做義工

2012年10月16日13:20    來源:南方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楊秀芳指導陸豐果農種植楊桃、菠蘿蜜等。林旭娜 攝

楊秀芳指著照片講述她曾經在馬來西亞經營的果園。林旭娜 攝

8年前,她開始到中國捐資助學﹔6年前,她第一次到陸豐,喜歡上這片適合果樹生長的南方土地﹔去年,她關閉了自己在馬來西亞經營了30年的果園,專職在陸豐免費指導果農。她就是馬來西亞華人楊秀芳。

近日,楊秀芳獲得廣東省僑辦等部門主辦的2012“南方華人慈善盛典”慈善人物獎提名,本報曾報道的馬來西亞華人、“山鄉好人”廖樂年在去年獲得這一獎項。楊秀芳也被人親切地稱為“女版廖樂年”。

楊秀芳一直靠租賃別人的土地種植果樹和養雞為生,丈夫、兒子也是干粗活的普通人,在富豪慈善家比比皆是的今天,楊秀芳獨自一人行走在中國農場的泥土上,不顯眼,卻獨樹一幟。

“楊在外表上是個典型的、農民式的農民,在內心卻又是一個非典型的、非農民式的農民,她的學識、思維、觀念已超越一般的農民,進入了一個新的、更高的境界,惟其如此,才堪為、敢為農民之師,農民也才認其為師。”廣東省僑辦副主任林琳在與楊秀芳深入交流后如此評價。

林琳甚至在微博上點評,“一個百分百的果農,一個自己說隻讀過8個月書的果農,說話卻富有哲理。她對農業、農民的理解,既務實又有前瞻。”

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外表黝黑的楊秀芳今年已經67歲,但干起農活來仍然干脆利落。因為在馬來西亞種了一輩子的楊桃,被親切地稱為“楊桃阿姨”。年近古稀的她,本應子孫繞膝,在家安享天倫之樂,楊阿姨卻說自己不喜歡這樣的生活。

過去,靠著種楊桃、賣楊桃的收入,她一人供著兒子、侄子、侄女,直到他們上完學,各自開始自己的生活。晚輩自立之后,楊阿姨把不多的積蓄都用於幫助別人。早在幾年前,他就和朋友多次到清遠、陽江等地捐資助學,如今英德市東華鎮英華第二小學的師生還記得這位婆婆捐資13萬元為他們建設了綜合樓。

華僑管理區人民醫院院長劉玉芳是楊秀芳的朋友,因為3年前楊秀芳為醫院捐贈了2萬元購買椅子,兩人得以相識。

“以前在大家印象中,好像華僑都很有錢,其實很多都是勤懇的普通人。她的每一分都是自己賺的血汗錢。”劉玉芳贊嘆。

8年前,楊秀芳在父親去世后首次回廣東,與馬來西亞赤道基金會的熱心人一起到陽江地區捐建學校,在那裡她看到當地人種的楊桃,她走入果園仔細察看起來。

“他們種得很亂,也不修剪,我就拿起剪刀這修修、那剪剪。”楊阿姨回憶,這一幕剛好被旁邊的相機記錄下來,后來照片還發表在印尼的千島日報上。巧合的是,這一報道又被廣東省僑辦原副主任許麗華看到。

2007年,許麗華找到楊秀芳,跟她說,陸豐華僑農場也種植楊桃,那裡自然條件很好,但大家不懂怎麼種。她們約好一同趕赴陸豐華僑農場。自此,每年她都抽出1個月到當地進行技術指導,並引進了金蕉、番荔枝等新品種。

“我希望在去世前能做一件對社會有貢獻、有意義的事情。”楊秀芳對記者說,這就是她晚年覺得最幸福的事。

(責編:王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