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6日13:20 來源:南方日報 手機看新聞
楊桃也要“計劃生育”
“今天見到了傳說中的馬來西亞果農楊阿姨,她說這裡的蔬菜水果太難吃了,種蔬果好比女人坐月子,要滋養,而品牌的實質就是道德,沒有德性成不了長久品牌。”見過楊秀芳的省僑辦干部沈衛紅迅速發出了一條微博。
“農民靠土地而生,中國有很的好農業傳統,原本農民並不缺少智慧,但因為人多需求大,他們忽略了水果的‘靈魂建設’,我想教農民種出最好的水果。”楊秀芳說。
“好比一根樹枝上挂三個果,在數量上壓倒挂一個果子。但論起質量和賣出的價格,一個果子可能價值更高。從生長規律看,養分供應相對固定的情況下,少挂果的會長得個頭大、賣相好、價格高。”楊秀芳一遍遍告訴果農。
她建議,要敢於修剪掉多余的果子,並且戲稱這是給楊桃“計劃生育”。可是農場的大多數歸僑一開始都很難接受這一做法。剪掉果子,在他們眼中是剪掉生活的源泉,是浪費。
“他們已有的經驗告訴他們,最小、最難看的楊桃,也能賣出去,”楊秀芳很清楚歸僑的想法,笑稱時間會慢慢証明誰對誰錯,“等他們看到大果賣得更好,他們就會改變觀念的。”
這部水果經是楊秀芳用30年的時間參悟出來的,伴隨著無數的汗水和淚水。
在馬來西亞農場時,她每天都4時起床,採摘好當天要賣的楊桃后,自己駕著農夫車驅車3個多小時,到市場上販賣。賣完楊桃,她又馬不停蹄回到果園干活。因為她的水果賣相好、口感佳,在當地已經形成自然品牌,價錢比市場高出10%。平時,她還在園裡養雞販賣。
“中國農民大多沒有市場意識,背后的原因是缺少競爭意識。不光如此,普通農民還要面對中間商的壓價,因為缺少品牌意識,他們對此也無能為力。”楊秀芳將自己的經歷和經驗一條條地講給他們聽。
楊秀芳的技術支持,給大家帶來了信心。2008年七八月楊桃花開滿了樹,到了9月枝上開始挂上了碧綠的小果,眼看不久就可豐收。怎料到10月出現了不測風雲,小虫爬滿一樹。這是果農們第一次遇到的情況,大家急得團團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