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1点35分
小闫是今天最晚回仓库的员工,食堂的师傅还在等着小闫回来,吃完饭锁门回家。
小闫说,公司每天中午提供三菜一汤,伙食很不错。
吃完午饭,小闫就要下班回家了,在那之前,他还要再去一趟法拉盛买些菜,晚上和家人一起吃顿火锅。今天并不是小闫最典型的一个工作日,通常他和同事们都要忙到至少四五点才能下班。不过这一天并不轻松:开着笨重的大卡车,我们在路上都来了好几次“漂移”;倒车的时候雪大到看不见路,小闫说靠的全是感觉和经验,“不累,但能安全下班真是福气”。说到能早回家,他更是开心,“儿子可能还在玩雪,这次可以和他玩一会儿。”
和小闫闲聊的时候,我问起他在长岛的漂亮房子,他没谈自己养家的辛苦,却提到这个房子妈妈也出了力,“她早年也很辛苦,做过按摩,做过餐馆,还开过家庭旅馆。”我又想起在仓库里遇到的那两位小哥,“做服务业就要风雨无阻地开门”,除了尽心做一份工作的责任,我看到的还有他们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后,一代接一代传下来的拼搏与努力。
跟拍手记
为了跟拍小闫,我们半夜就起了床,还在雪最猛烈的时候,偏要和他一块儿在高速路上反复冒险。其实在车上几次打滑的时候,我心里在想,幸亏我们今天跟着他,他旁边还能有人说说话压压惊,因为我不能想象一个人天没亮就必须踏出家门,承担这样的危险。
每次采访人物,总想挖出一些采访对象所谓“柔情”的一面,所以我几次问小闫:工作的时候联系家里人吗?休息日要怎么和儿子玩啊?他的回答,实际上都也没什么特别:“也没时间联系他们”,或是“玩游戏”。但不管是家里摆出的照片,母亲在他临走时的一句“小心开车”,或是他拿出早饭时一句略带骄傲的“这个是我老婆做的,这个是我妈做的”,都能看出一个男人和家庭之间的羁绊。儿子,丈夫,父亲,每一个角色,都是他辛苦的理由和慰藉。
采访里,小闫和他的同事、或者超市的员工一看到我们,都说“你们记者最辛苦了,风里来雨里去”,我都笑说,“你们不也一样嘛”。但跟了小闫半天,看过他们的工作,我只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实在微不足道——只有他们的风里来雨里去,才能让这纽约市里各处的人,哪怕是在暴雪天,在最恶劣的灾害前,还可以吃上一口菜,喝上一口汤。
纽约那么多移民,新的,老的,都做着最最平凡的事,他们所做的也许影响到很多很多人,但没有人意识到。要说我的报道有什么意义,恐怕就是能让更多人记得这些最默默无闻的脸吧。
跟了小闫半天,追着他拍吃饭走路干活儿,问他各种有的没的问题,其实有一句话,我最想对他说:谢谢你,辛苦啦。(美国中文网)
责编:樊小菲、李瑞辰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