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避免霸凌呢?
1.保持和孩子良好沟通
当孩子因受到委屈感到伤心、愤怒、害怕、困惑或者痛苦的时候,家长要用关心的交流取代批评、说教和意见,用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去给予孩子慰藉,帮助他们康复。我们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我觉得你很生气、很委屈,是吗?这时孩子就会把心里的感受和父母说,也就是把心里的愤怒和委屈倾吐出来了。当孩子倾诉完之后,心情就会平静下来。
但是,如果家长采取愤怒、嘲笑,或是逼迫的方式对孩子,孩子会感觉更加的无助,孩子也会认为事情大的不得了,不要以暴力争取胜利才是对的。而且,孩子还可能变得更加的懦弱。
2.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意识
在小学,孩子和孩子之间的磕磕碰碰都是难免的。家长不要只看到行为的结果是什么,同时还要清楚孩子发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因为不小心碰撞,也就不至于发这么大的火,家长和孩子都应持原谅对方的态度,及时给予安慰;如果事情起因是因为自己的孩子而起,那就要和孩子一起分析自己行为的不当,然后让孩子得以启示。
3.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自己解决自己的麻烦
在遇到孩子之间的矛盾时,家长除了做一个倾听者外,还应教会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但,这些不是家长直接灌输给孩子的,可以建议性地询问:你想怎么处理这件事情?需要我的帮助吗?不要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喜欢接受他们能接受的结果。
例如,有些孩子和父母诉说完了委屈之后,就会没事了,不需要家长任何的帮助。这时候,家长的情绪如果比孩子还激烈,这将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让孩子觉得家长这么不可靠,以后宁愿闷在肚子里,也不想看到家长这么对自己了。
在学校里,其实是孩子学习人际交往最好的地方。家长过于敏感的态度正好会限制孩子自己的思维。而大人偏激的做法也会让孩子效仿,容易养成孩子攻击性的行为。
4.胆小的孩子
对于一个胆小、害羞的孩子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家长就要告诉孩子不要怕,即使打不过他,也要在气势上不服输。在小学,那些有攻击性的孩子大多不是品质上的问题,而是由于家庭教育、父母的影响、以及孩子自身缺乏控制能力而形成的。
如果家长找家长,即使那个孩子回家被打了一顿,也是无济于事的。但是,这样的孩子容易欺负那些胆小、懦弱的孩子,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要怕,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就大喊:为什么打我?或者我讨厌你!这样,爱打人的孩子就不会自讨没趣了。
5.教会孩子应对流程
首先自己去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找老师帮助解决,如果老师不管,还有父母。当然,在孩子求助于家长的时候,要按照以上分析的去做。
家长要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孩子的问题,就像家长们也是从小时候走过来的一样,和同学之间的矛盾,其实也是沟通出了问题。家长多倾听、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帮助、引导。
6.帮助孩子学习社交技巧
霸凌者的目标往往是内向、羞涩、安静的孩子,自信开朗的孩子一般不会成为他们的对象。因此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带他参加集体活动,多接触社团活动,会有助于他建立对此类问题的解决信心。
一旦发现欺凌,要坚定地制止:和他的老师、院长或者管理人员及时沟通,但要注意方式。孩子通常不大喜欢向父母和老师打“小报告”;告诉孩子你爱他,被欺负不是他的错,而是对方的错;辨明对错、获得认同能够很大程度上抚平孩子心理的创伤。
责编:樊小菲、李瑞辰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