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厚老和尚坐缸3年肉身不腐 圆寂前20多天粒米不进

2016-01-12 09:50:56来源:泉州晚报
字号:
摘要:高僧坐化后,有些取“佛骨”舍利,有的因修行成为“肉身佛”。受各种因素制约,“肉身佛”实属难见。
  一生淡泊 后辈尊为“密行尊者”

  福厚老和尚在崇福寺出的家,为何在普照寺化成“肉身佛”?

  原来,崇福寺高僧妙月禅师曾在这里习武,行医济世。普照寺是崇福寺的祖庭,如今普照寺还留有崇福寺的祖堂。早年,福厚老和尚在此短暂修行,目前普照寺的正殿也是福厚老和尚等人主持修建的。

  崇福寺方丈释理任大和尚介绍,福厚老和尚出生于1919年,晋江青阳(今梅岭街道许厝人),13岁时礼泉州崇福寺妙月禅师,17岁时披剃出家,童真入道,精勤修学。曾是泉州崇福寺的首座、普照寺的监院。

  “福厚老和尚一生潜心修行,不擅言语。”释理任大和尚和几位师父回忆说,老和尚平日沉默寡言,即便有人和他聊几句,他也是简单回答,微笑以对。

  “福厚老和尚幼时出家,一生淡泊,不瞋不争,心境超于常人,一生坚守僧人本分。”释理任大和尚说,故此,后辈皆号之为“密行尊者”。

  94岁圆寂 专业人士制作肉身佛像

  2012年农历六月初十,94岁的福厚老和尚在崇福寺圆寂。

  释理任大和尚回忆,福厚老和尚圆寂前20多天,粒米不进,连水都不喝。“六月初十那天,老和尚"吉祥卧"(编注:"吉祥卧"是佛教的一种修行姿势,意即朝右侧卧躺)进行禅定状态,20多分钟后就安详地走了。”

  据称,圆寂两三天后,老和尚的嘴唇还是粉红色的,身体颜色没有太大变化,“就像睡着了一般,只是没有了呼吸”。这在修行者看来,其修行已臻“金刚不坏之身”,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肉身佛”。

  福厚老和尚圆寂后,崇福寺举行了盛大的宗教仪式。出于对有德高僧的尊敬,崇福寺决定将其全身坐缸,以保得真身。为此,崇福寺请来安徽九华山制作肉身佛像专业人士,为其制作肉身佛像。

  塑制步骤 坐缸封缸开缸

  圆寂僧侣成为“肉身佛”,需要一些专业工艺。安徽九华山朱国胜和他的团队在全国各地制作了多尊“肉身佛”,此次,崇福寺福厚老和尚的“肉身佛”也由他们塑制。

  据介绍,“肉身佛”分为三步骤:坐缸、封缸、开缸。僧侣圆寂举行宗教仪式后,在缸底铺一层石灰,其上加盖一层木炭,将“法体”盘坐装殓,填充碾碎木炭和檀香等香料。

  封缸时,用另外一口大小相同的缸从上面罩住,对两缸的接口进行密封处理,将其放置在专门房间。

  最后是开缸,时间一般在封缸3年半后,倘若缸内的僧侣颜面如生、肉身不腐,即可进行相应处理。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经过一定形式制作的纯肉身,直接穿戴袈裟等;另一种是肉身通过泥塑、镀金等方式包裹。

  “真正出家的修行人,通过佛教的戒定慧三学,使自身的学养达到更高的境界,肉身不坏正体现了另一种无声之辩的修行功夫吧!”释理任大和尚说。

  据了解,“肉身佛”在普照寺供奉一段时间后,将择日移回崇福寺。

责编:吕文宝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