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0 13:32:18|来源:中国青年网|字号:
在印钞公司车间,一沓沓人民币在机器上被裁切成型。
回收的百元残损币最终被粉碎压块,它的下一站是被焚烧发电。压成这样一块废块需要原面值约为2万至3万元的人民币。
11月12日,已经“服役”10年的第五套人民币即将发行新版百元钞票,增添了光彩光变数字、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等新标志。
作为最受欢迎的印刷品,我们对人民币既熟悉又陌生。一张人民币是如何被印刷出来,又是如何走进流通领域?在流转过无数次交易,不再挺括崭新后,人民币又会行往何方?
从10月30日至11月6日,新京报记者跟随运钞车,踏足印钞厂、人民币保管库、钞票处理中心,还原一张人民币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
1 出生
每天围着钞票转印钞工人对钱已“麻木”
人民币的一生是从印钞公司车间开始的。
印钞厂并不是外界想象的那样层层武装包围。在北京印钞公司车间内,除了生产机器,最特别的就是非常严格的无死角监控装置和测温测湿装置。太干或太潮都会对人民币的印制储存过程产生影响。
人民币的“孕育期”大约要一个月,主要经历胶印工序、凹印工序、印码工序与检封工序这四个流程,这是人民币从一张白纸到合格钞票的周期。
在第一个工序胶印的车间,人民币从一张有纹路的白纸逐渐泛红。这一步骤主要印制钞票的底纹图案,即钞票的底色与花纹。从胶印车间出来的纸张可以看出人民币的大概轮廓。
进入凹印车间后,平滑的纸张经过凹印技术的渲染有了凹凸不平的质感。这一步骤印制的是钞票正面和背面的主要景色,比如百元钞的“主席像”、人民银行等字样。
凹印环节结束后,一整版35张人民币图案已经完成。但仍然不能称之为钞票,只有经过印码工序,每张人民币打上独一无二的号码后,人民币的印刷才算宣告完成。
出生,死亡,压块机,发电公司,人民币现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