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来疯」纪录片导演梁基发(左三)是Pi Alpha Phi兄弟会会友。图为他与三名制片人参加2013年圣丹斯电影节。
保密协定 如何掌握平衡
在Jack Phoummarath不幸去世后,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邀请亚裔兄弟会Pi Alpha Phi圣塔芭芭拉加大分会会友Ken Hui等人进行访谈。主持人直截了当问:「你们为何都不愿意更详细地告诉我,(参加会里活动时)你们做了什么,别人对你们做了什么?」
Hui回答:「尽管就我看来,(参加那些活动)没什么意义。……但我尊重我们会的保密传统。」他表示,「我们讨论的是反对凌辱,但未必要道出活动细节。」
对为什么要遵守保密协定,参加服务会的翁迪表示,在她看来,这是为了赢得姐妹们的尊敬,增进情谊,保护传统。
尽管大学兄弟会、姐妹会不同於耶鲁大学骷髅社(Skull and Bones)等秘密会社(secret societies)——后者向外界保密一切活动和成员(据说包括美国前总统小布希)信息,但这类希腊字母社团基本都实践不同程度的保密协定。考核活动、入会仪式、会章通常列入保密范围,有时会徽、服装和问候姿势亦须保密。而会史、创会人理念等内容,一般公开或半公开,用於纳新招人。
本刊尝试接触多名兄弟会、姐妹会成员,大多以「不便谈论」为由遭婉拒。兄弟会、姐妹会的半秘密性质,降低了其在校园的存在感。而校外会所发生的凌辱事件,更少为人知。一名勃鲁克学生赵鸣(化名)表示:「在这件不幸事情发生之前,(我)完全不知道有兄弟会的存在,而且学校也发声明说了,完全没有允许这次的行动。」
事发后,Pi Delta Psi总部主席孟昭安在12月发表两份声明指,造成事故的活动未经审批,根据「无凌辱政策」,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这不禁引起人们对这种「沉默的文化」的深思,如何在保护传统、尊重会规、增进情谊的前提下,也保护年轻学生不在秘密的环境中遭受不利身心的凌辱?特别是当如此多凌辱丑闻发生在考核期和宣誓仪式这类需要保密的环节?不幸事件发生后,涉事人员都不配合调查,又是否跟所谓遵守保密协定有关?而保密协定执行不当,会否造成总会、学校对各分会监管的困难?
有意思的是,兄弟会Delta Kappa Epsilon耶鲁分会2011年涉及冒犯女性的诵唱(chanting)活动,而被校方严令五年内不准在校内招募后,国际 DKE办公室执行主任兰普亚表示:对耶鲁大学宣布这个消息感到惊讶和失望,因为他以为谈判是「保密」的。
不过,既有像Triangle兄弟会那样,有专门规定怎么分发和控制入会仪式、章程、管理条例和毕业仪式相关文件。也有像Delta Upsilon兄弟会那样,为防范风险,标举「无秘密(no secrets)」原则,在网站公开入会仪式的演变和内容,并邀请公众参加入会仪式。一些社团乾脆取消仪式性活动(non-ritual),以减少凌辱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美剧,威廉玛丽,酒驾,Tunkhannock,美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