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9 13:26:21|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腾冲县城一景
本报记者(右)正在采访张文才
开栏的话
侨乡,是华侨华人走出的地方,也是华侨华人魂牵梦萦的根。春节将至,《人民日报海外版》携手海外网联合推出“行进侨乡”大型采访活动,多路记者深入全国各地侨乡,见证侨乡发展的新风貌,讲述华侨华人对家乡的关心与回馈,以及他们在海内外打拼创业的精彩故事。敬请关注!
这些天,云南省腾冲县益群中学老校长张文才正忙着送请柬。他在缅甸的亲戚贾思义准备在春节前为儿子举办婚礼,想请腾冲和昆明的亲友参加,委托张文才递送请柬。2月4日,看见记者来了,张文才拿着一沓请柬介绍他们的海外关系。
老校长张文才心系侨生
张文才在腾冲颇有名气。他家有6代人在缅甸谋生,父亲1929年开始带着几个儿子在缅经商。张文才没出国,而是成为了一个教育家。他曾是腾冲有名的华侨学校——益群中学的老校长。
益群中学是1940年由华侨集资创办的。张文才的一生与益群中学有不解之缘。毕业于此,任教于此的张文才深受前任归侨校长尹尔和的影响,积极培养青年才俊,广泛联络各界校友,特别是华侨校友。1985年春节前后,缅甸局势动荡,缅甸雷基市洋人街华侨学校20多人到腾冲参观,申请接纳他们来腾冲读书,此事最后经国侨办批准,由益群中学办公室为他们办了一个“侨生班”。当时的办公室主任就是张文才。
为了办好侨生班,张文才四处奔波,为学生办理临时户口、粮油关系等。后来侨生班办了5年,共招收82名侨生,每年都是张文才到瑞丽口岸接学生。当时侨生班声誉极好,影响很大,出了很多人才,现在一些人是缅甸各地的侨领。在益群校史展室,记者看见很多当年侨生班的校友在2010年学校创办70周年时,从国外送来的礼品、匾额、锦旗。
1994年,已是校长的张文才,主持了益群中学校友会在昆明的成立大会。从1995年起,益群中学开始应邀向缅甸南坎等地华侨学校派遣中文教师,以支持当地的华文教育。至2013年,他们共派遣教师50多人次。
侨商贾思义慷慨助学
2014年12月上旬,国务院侨办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在京举办第三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有4所缅北华校获海外示范学校牌匾。缅甸曼德勒市云南同乡会监事长兼云华师范学院副董事长贾思义是17个来自缅甸的代表之一,也是接受“热心华教杰出人士证书”的4位缅甸侨领之一。
贾思义的曾祖父是腾冲和顺人,在清朝末年的“出国热”中前往缅甸打拼,闯出了一片天地。50多岁的贾思义继承先人的经商才华,成为曼德勒著名的石油商人。生意大了,贾思义却不忘回馈社会,缅甸风灾他捐款,汶川地震他捐款,西南雪灾他捐款,孔庙改建他捐款,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更是他的心事。
说起贾思义,张文才说,1996年到2006年他们曾多次见面,却并不熟识。直到2009年,贾思义回来想为家乡教育做点事,通过一个华侨朋友同已退休的张文才沟通,希望捐资助学,才知道和张文才是亲戚。当时和顺中心小学正计划建多功能教学楼但缺资金,张文才带着贾思义去考察,贾思义当场决定捐资120万元,后增添设备又追加20万元。2011年,名为“义济楼”的教学楼建成,张文才为建楼碑撰拟和书写了碑文。从此两人成为莫逆之交,贾思义本应称张文才为姐夫,但他只叫大哥。
张文才,益群,侨乡,学堂,侨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