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华人>> 正文

父母长途跋涉“逆向迁徙”:能团圆哪里都是家

2015-02-06 09:24:35|来源:中国新闻网|字号:

  异乡过年是否还能记得住乡愁

  张贵峰

  为了实现过年团聚,一些老人选择“逆向迁徙”——去子女家里过年,这样一种新型的过年团聚方式,近年来,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并不罕见。相比传统的子女回父母家过年,这种“逆向迁徙”的父母去子女家过年方式,无疑有着许多明显的好处和方便。比如,不仅可以省去子女往来奔波,有更多时间与子女相处,也能避开春运客流高峰、减少不少购买春运车票麻烦。

  不过尽管如此,进一步细加感受品味,这种父母去子女家过年的新型过年方式,显然又不都只是方便和好处,背后恐怕同样也有不少让人颇感无奈、感伤乃至苦涩的况味。

  首先,对于那些在异地城市打拼的子女来说,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要做到接父母甚至是双方父母来自己家过年,一个基本前提是,自己起码得有一套堪称为家、足以安置父母居住的足够大住房。如媒体报道中的一名女子,为迎接父母来过年,甚至买了门对门的两套房子。如此任性尽孝的女儿当然堪称“孝女”,但这样的尽孝,显然又是以有钱有房为前提的;而这样的前提,对于许多在城市艰难打拼谋生的打工族尤其那些长期处于蜗居状况、常常感到没脸回家的农村大学毕业生群体来说,显然又是并不具备的。如数据显示,毕业一年后,约三成90后大学毕业生居住面积不足20平方米,农村家庭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最困难,失业率达30.5%,或许也正因为如此,每逢春节,“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样的话语,才会显得如此调动人心、撩拨人情。

  再者,即使不考虑居住问题,选择“逆向迁徙”去子女家里过年,同样还可能面临其他许多不便或不利。比如,就父母而言、从疼爱体恤子女角度,去子女家里过年固然确实能省去子女往来奔波,也确实是能和孩子们团圆,在哪儿都是家,但站在为人子女的角度,以父母的往来奔波为代价来省去子女往来奔波,是否又会让人感到不安、不忍?再如,从传统的过年习俗及其文化内涵角度来审视,不用回家乡就能与父母团圆,固然是一种便利,但是,这样一种“家”与“乡”分割、不得不在异乡团聚的过年方式,是否还能算是文化价值和意义充分完整的过年?通过这样的异乡过年方式,我们是否还能记得住乡愁?

(责编:吕文宝)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父母心,逆向迁徙,代际差异,父母家,子女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国电董事长规划将全球电网管起来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盘点:落马的61名省部级以上官员(组图)

外国政要赠送中国领导人的名枪(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