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1 09:47:00|来源:海外网|字号:
币制改革:内战时期国统区100块买不到一粒米
焦晃饰演的燕大副校长何其沧,作为国民政府经济顾问,为政府制作币制改革参考方案。
在惊人的通货膨胀下纸币一文不值,为挽救危局,1948年8月18日,南京政府试行“币制改革”(资料图)。
相关剧情:《北平无战事》故事开始的时候,作为国民党官方货币的法币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崔中石拿去贿赂徐铁英的就是20万美金而不是法币,而且兑换比例惊人。焦晃饰演的燕大副校长何其沧,作为国民政府经济顾问,为政府制作币制改革参考方案。此方案于8月20日实行,其结果在随后的剧情里呈现:刘烨饰演的方孟敖路遇急匆匆去买粮食的崔夫人,崔夫人说,现在用金银外汇买东西都是违法的,再说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东西。方孟敖无奈放弃了给崔夫人金条的想法。
具体史实:所谓“法币”,指的是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宣布的将银元国有化、停止以银元兑换银行券的措施,所有通货改成政府指定的纸币,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定通货。
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原本国民政府计划半年结束的战争,一直持续且节节败退。为了筹集资金打“内战”,国民政府不得不向中央银行借钱。中央银行没有钱,只好不断增发货币。这就导致当时的法币发行量剧增,从抗战胜利时的5万亿元快速上升至1948年8月的604万亿,几乎涨了120倍。这就造成了恶性的通货膨胀。
另一部分原因是,当时法币的印刷是英美的技术,美国的机器和纸张,很多在香港印刷,抗日战争时期香港沦陷,机器被日军缴获,导致后来日本人印刷了大量假币进入市场。所以在内战开始以前,法币就已经开始严重膨胀。 1947年7月2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电讯,它给出了一个很具讽刺意味的物价比较:法币100元可买的物品,1937年为两头牛,1938年为一头牛,1941年为一头猪,1943年为一只鸡,1945年为一条鱼,1946年为一只鸡蛋,1947年则为1/3盒火柴。1948年一粒米都买不到。
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以总统命令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规定自即日起以金圆券为本位币,发行总限额为二十亿元 ,限11月20日前以法币三百万元折合金圆券一元、东北流通券三十万元折合金圆券一元的比率,收兑已发行之法币及东北流通券;限期收兑人民所有黄金、白银、银币及外国币券;限期登记管理本国人民存放国外之外汇资产。
金圆券发行时,国民政府强令兑换市场所有货币金银的期限是9月底,结果临近期限时改期至10月底,金圆券信誉迅速破产。
实际上二十亿的金圆券发行量,已经超过了当时市面上所有法币总额的10倍(金圆券兑换法币1:300万,当时的法币总额是663兆元,相当于2亿金圆券),加上限价令导致所有交易转入地下,市场混乱,取消限价令之后,物价再度崩溃,至1949年6月,金圆券发行总额竟达一百三十余万亿元,超过原定发行总限额的六万五千倍,甚至出现一百万的面额,沦为笑柄。
![]() | ![]() |
蒋经国 1941年 历史事实 法币 战事 币制改革 北平无战事 金圆券 青年军 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