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咨询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记忆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旅游华商IP电视纸媒滚动
2014-08-13 09:54:02|来源:中新网|字号:
以下是何亚非在论坛上致辞的全文:
在2014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上的致辞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 何亚非
2014年8月12日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参加2014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务院侨办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一、随着全球经济转型提速、知识经济和创新经济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才竞争将决定中国的命运。
在商品、资本、技术、人员流动日益增强,生产成本在全球迅速拉平的知识经济新时代,全球综合国力的竞争正聚焦在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上。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决定性资源的作用十分明显。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抢占知识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许多国家开始实施全新的人才战略,通过修改移民政策、开放人才市场、设立专项计划等一系列举措,面向全球吸引创新创业顶尖人才。美国先后发布两个《美国创新战略》。欧盟通过“欧盟框架计划”。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制定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新一轮世界“人才战”的号角已经吹响。
二、“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中国的“人才强国梦”已迈出坚定的步伐。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国,正向着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宏伟目标迈进。习近平主席指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方针。
2003年中国首次召开全国人才会议。2010年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中国在人才强国道路上加速前进。
三、华人华侨和海外留学人员是中国海外人才的宝库,国家要继续予以高度重视。
近代中国历史充分证明,广大侨胞和留学人员具有为民族振兴、祖国富强建功立业的崇高志向与高尚情操,是中国人才资源的宝贵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6000万海外侨胞中有400多万专业人才。自2008年实施“千人计划”以来,已分10批引进4180余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其中绝大多数为华侨华人与海外留学人员。
近年来,归国留学人员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高端人才选择回国发展。年度海归人数将很快超过出国留学人数。但中国依然存在“移民赤字”和“人才赤字”问题。据统计,从1978年到2013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305.86万,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144.48万。近年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平均滞留率87%。
四、人才竞争需要体制机制改革的配套,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中国人才政策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迫在眉睫。华人华侨反映较多的入境、签证、居留、绿卡、入籍等方面的规定和政策,已有很大改进,但依然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中国2004年实行绿卡制度,10年来绿卡仅发放几千张,而美国一年就发放100多万。
中国还要更加注重强化软环境建设,积极培育适宜人才发展的土壤,努力成为海外人才追逐梦想、创新创业的理想之地。
五、国务院侨办将秉承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围绕国家改革发展重点需求,把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灵活丰富的联系渠道、交流形式和平台机制,努力发现、引导、服务海外优秀人才。
联系推动华侨华人高端人才、专业人士和留学人员来华发展创业,是侨办系统的光荣使命。近年来全国各级侨办通过制定实施海外人才为国服务计划、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项目对接、优化平台建设等举措,积极开展海外引智工作,为国家人才发展战略作出了贡献。
侨办还将选择一批有影响、有实力、有高端人才的华侨华人专业协会作为引进高端人才的联系点和工作站;加强华侨华人专家咨询机构、重点华侨华人创业团队、创业示范基地和引智引资重点联系单位建设;加强侨智侨资结合与投向引导对接,推动先进科技、绿色经济、金融服务等重要领域创新发展;进一步发挥重大机制性平台和海外人才为国服务品牌活动的作用;推动解决海外侨胞在华居留、身份证件使用、子女就学等难点问题,推动放宽外籍华人申请绿卡的条件。
最后,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
何亚非 出国留学人员 高端人才 人才战 体制机制 美国创新战略 人才强国 三中全会 顶尖人才 改革发展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