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南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2013年09月24日08:20|来源:海外网|字号:
电视剧海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问了我美国所谓的汉学家的市场如何。市场还可以,但是变化很快。最重要的变化有两个。第一是现在美国人有关中国的资讯来源很丰富:有很多书,杂志,报告,和声音争取美国人的关注,包括来自中国的声音在内。因此,汉学家的影响力没有过去那么大(其实,汉学家直接影响美国的对华政策的能力一直很小)。第二个变化是美国的汉学家越来越专业化。换句话说,“汉学”早就分为数不清的不同学科。总的来讲,这是一个正常、健康的趋向,它说明我们双方的关系成熟了,那么复杂的局面需要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作出贡献才能处理得好。负面作用在于,很多专业人才的知识面太狭窄了。
他们缺乏对中国整体的了解。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平台,让新一代的高度职业化的专家跟传统的汉学家能够经常交换意见。
(回想往事及当年的好友)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每次留恋过去,想往事的时候,我总是搞不清我回想的是过去的事儿还是过去的我。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我非常后悔跟好朋友失去联络。这是我们搬来搬去的所谓“国际人士”要付出的昂贵代价。我的好朋友遍布在北京、南京、上海、昆明、成都、香港、西雅图、三藩市、纽约,和我的老家雪城。各忙各的。一起聚一聚不容易。
(关于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给很多美国人一个机会学中文。这是个好事儿。它们能不能增加中国的软实力这个问题,我还是迟疑的。中国发展软实力的障碍还非常多,中国当代文化在美国几乎没有影响。拭目以待吧。
其实,我原来对中国没有兴趣。1986年,我当外交官,美国政府派我到中国去以后, 我才对中国产生兴趣。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跟中国人对美国的态度一样:各种各样的都有。今天的美国不是20年前的美国,今天的中国更不是20年前的中国。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这样比。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机会多着呢,错综复杂。我不主张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词来形容双方关系,比如“喜欢/不喜欢”,“信任/不信任”,“友好/不友好”等。这些词太幼稚了。21 世纪中美关系是没有先例的,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合适的话语体系来描述它。挑战就在这里。
(责编:邢若宸)
北京人在纽约 贝卡电影节 1986年 1983年 姜文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