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2013年08月05日16:43|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8月9日即将来临,这个新加坡举国欢庆的国家生日,对国人来说,代表着多一年的回忆,与多一年的期望。 |
邹琪现在对新马历史更加了解。(新加坡《联合早报》)
华族文化在新加坡本地蓬勃发展。(新加坡《联合早报》)
邹琪:见证了发展和变化
1963年出生的邹琪(财务行政管理人员),早在1990年就来到新加坡。
她说,来新加坡之前,她对这里的印象只是觉得它非常发达,是个安定的国家。来到这里之后,她觉得这是个非常亲切,令她感觉熟悉的环境。
邹琪说:“刚来的时候并不觉得自己在外国,这里很多建筑很像中国南方的城市,这里也有很多人说华语。”
不过,因为本地华人的籍贯多是福建、广东、海南等,对于来自西安的她,好些人不很清楚西安在哪里,当年甚至有人问她,西安在广东的哪里之类的问题,让她有点啼笑皆非。
华人习俗保留相当完整
不过,让她真正感到惊讶的,却是看到本地华社对华人习俗保留得相当完整。邹琪说:“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中国已经看不到的民间习俗和仪式。例如我刚来时,就觉得这里中元节很特别,很有民间色彩。”
邹琪在1995年成为新加坡公民,如今丈夫也是新加坡公民,17岁的孩子则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
在这里的20多年,邹琪见证了新加坡的诸多发展和变化。她说:“这些年来,新加坡的变化确实相当大,以交通而言,地铁站更多了,巴士站也更美观更实用了。”她也觉得,本地的公共图书馆很好,让居民能免费借阅各种图书。
邹琪说,来之前自己对新加坡的建国历史并不太熟悉,只知道新马两国地理位置接近,在这里住了这段时日,现在对新马的历史有了更多了解。
观看国庆庆典记忆犹新
刚来新加坡那年,她曾现场观看国庆庆典,对此还记忆犹新。她非常感激当年送票给她的同事,让她机会感染这举国同庆的激动。如今,新加坡即将庆祝独立48周年,她说:“我们定居于此,希望新加坡继续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富足。”
邹琪说:“对很多普通民众而言,这里的医药费可能偏高,生病对普通人来说,可能会变成沉重的负担。”一旦生病,到私人诊所看病的费用较高,而政府诊所需要排队等较长时间,对国人来说这的确是问题。尤其是人口逐渐老化,大家对于医疗的需求肯定增加,经济上的负担也加重了。
当然她也看到政府正努力在改善医疗体系。因此,在今年国庆,她希望看到国民医疗保健可以得到进一步改善。
陈瑞兴:与国家同龄的自豪
1965年出生的陈瑞兴,每年都和新加坡同岁,今年也48岁了。
与自己的国家同龄,总有特别的感觉,陈瑞兴说:“我与国家一起成长,看着国家的起起落落,也看到国家日益繁荣,一年比一年进步,交通方便,人人安居乐业,感到很开心也很自豪。”
他说自己在服完兵役后就加入船运物流业,而新加坡正是全球一个主要的船运物流枢纽,这点他尤其引以为傲。
打消移民念头
陈瑞兴曾在澳大利亚工作两年,当时30岁出头,他曾考虑就从此留在国外,不过后来因为无法割舍对国家和家人的感情,决定回到新加坡。之后他自己创业,如今是一家物流公司的老板。
陈瑞兴说,他很佩服建国总理李光耀,虽然他年事已高,每年国庆仍然出席庆典和大家打招呼,老当益壮。
他自己因为和新加坡一样年龄,随着国家的成长,自己也越来越“年长”。他说:“再过两年,我们就要50岁了,我希望我们一样依然有活力,精力充沛。我希望我们能一起稳健成长。”
他说,现在的经济环境充满挑战,物价上涨,做生意困难,作为公司老板他也感受到压力。因此,他对自己与国家的期望,是要更懂得掌握未来,把握机会,遇到问题时能够面对现实,找到自己的一条出路。
和谐地同在一个屋檐下
他也希望看到新加坡人能够发挥邻里精神,邻居之间要互相照顾,不要变得自私,大家不要因为缺乏沟通而变得生疏。
回顾自己小时候住在亚答屋,门前是大水沟,后来全家人搬进一房式组屋,环境变得更干净更卫生。他说:“我现在最有感触的,就是我们生活得很舒服了。我们的组屋越来越漂亮,建得像公寓一样。然而,邻里之间的那种甘榜情,却似乎有所流失。”
陈瑞兴目前住在政府组屋,他希望能够看到邻居之间更加亲密无间,互相关照,这样大家才能更愉快更和谐地住在一个大屋檐下。(赵恺健)
(责编:邢若宸、王栋)
华人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