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22日10:51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近两年,随着一大批华人获得永居身份,中餐馆外卖店在英国遍地开花。一些华人业主为了钱,不惜坑蒙拐骗。 |
近两年,随着一大批华人获得永居身份,中餐馆外卖店在英国遍地开花。一些华人业主为了钱,不惜坑蒙拐骗。英国《华商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者”)从多个华人律师处获得最近几起十分典型的案例。一些似乎完全合法,却太不近人情。
隔壁开中餐“抢生意”合法不合理
英国《华商报》19日报道,曼彻斯特西北的索尔福德镇上开着一家名叫姚记的外卖店,55岁和52岁的姚氏夫妇经营这家外卖多年。生意曾一度红火,近几年随着经济萧条,营业额也跌至低谷。曾有四个雇员的外卖店目前只剩下姚氏夫妇两人,太太在前台接单,先生自己在厨房掌勺。
今年初,姚氏夫妇突然收到当地政府的来信,说有华人申请要在隔壁开一间带3个卡拉OK房的中餐馆。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姚氏夫妇在当地民众中征集签名,向政府表达反对诉求。上周,索尔福德政府没有采纳姚氏夫妇的反对意见,同意将隔壁的办公室改造成中餐卡拉OK。
索尔福德政府规划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考虑了姚氏夫妇和当地346人的请愿信,但他们提出的反对理由如噪音、酗酒,并不充足,政府没有充分的根据不批准申请。
姚氏夫妇的儿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卡拉OK造成酗酒、大声喧哗时有发生,曼城各地的K房经常半夜大闹。他指当地政府罔顾民意。
姚氏夫妇的其他亲友指华人之间恶性竞争是主因。他们认为,同胞间,特别是在海外的华人,创业艰难,即便不能互助,最起码也要互相理解,不能拆台。别人好不容易打开一个局面,建立了一个稳定的生意群,你在旁边开一家抢生意,虽然合法,但实在很不近人情。
老华侨略施小计“智取”新移民
2011年对福建来的老陈一家来说是一个好年头。这一年的三月,来英国已经9年的老陈和太太以及两个孩子获得大赦,拿到了英国永居。当年的九月,他弟弟一家也惊喜地获得合法身份。两兄弟从此结束黑工生涯,他们决定自己做买卖。
去年中,他们经人介绍认识了在伦敦富勒姆主街开外卖店的老华侨杨某。杨某,72岁,1978年起就在英国做外卖。他的外卖店生意兴隆,每晚六人上班,周末还有两名帮工。杨某因年事已高想着退休,愿意将外卖店转让给陈氏兄弟。
为了陈氏兄弟能买得放心,杨某建议他们来店里上班,甚至让他们计算当日的进账。经过实地考察两周后,陈氏兄弟确信杨某报出的营业额名副其实。双方最后达成协议,兄弟俩以12万英镑买下生意。他们留下全班员工,一切照旧,生意也一如既往。陈氏兄弟喜笑颜开,觉得做了一笔很好的买卖。
三个月后,两名厨师提出辞工,陈氏兄弟苦苦挽留。这两名厨师很为难地透露,他们要去位于同一条街的新外卖店工作。这时,陈氏兄弟才意识到“大祸临头”。他们记得50米外街对面曾有一家英国人开的鱼条店,生意很清淡,不久前关门了。兄弟俩以为是在装修,没想到是改开中餐外卖。两兄弟直骂,同胞们太不够意思!在街对面抢食!
再过了一个月,新外卖店开业,挂出的菜单与陈氏兄弟的一模一样,但单价统统便宜50P。兄弟俩的生意开始下滑,一天不如一天。更可气的是一个周六,兄弟俩居然看见老华侨杨某出入对面那间外卖店。原来这件新店是杨某的侄儿开的,杨某经常来做业务指导。
陈氏兄弟大感上当受骗,急忙找律师商议,他们想打官司让杨某赔偿。律师摇头道,当初双方买卖的协议并没限制杨某再开外卖店,更何况是他侄子开的店,与杨某无关,要赔偿从何谈起?!
外卖店出租玩花样
近几年,出租外卖店在英国华人中很盛行。一方面解决了希望开店,但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使一些在外卖店滚爬了多年的业主可以休息休息,寻找新的商机。
广州人姜先生在北伦敦经营了七年的外卖店,他看到中国日新月异,决定回去住上一段时间。如能有发展的机会,就落叶归根;不行的,就返回英国再开外卖。他把自己的外卖店租给一个中国大陆华人,两年为期,对方交了三个月的租金。
一年半后,姜先生很失望地回到伦敦。他深感中国变化太大,自己赶不上步伐。他“死了心”,决定在伦敦度过此生。他告诉租客,两年到期要收回外卖店。
最后三个月,租客开始耍赖,拖着房租。姜先生想,反正有三个月押金在手,没啥可担心的。
今年二月,合同到期,租客走了,姜先生重操旧业。第二周他就遇到麻烦了,煤、电供应商纷纷找上门来,把煤气表、电表全拆了,外卖店没了能源供应。
姜被告知,该店已经有十四个月没有交煤气、电费了。接着姜先生很快还发现,租客两年未交商业地税(Business Rates),未办税务登记。姜先生花了大量时间应付这些部门,他尽其所能跟他们解释,在外卖店出租两年中发生的税务等各项费用应与他无关。而他能提供的唯一证据,就是一份只有八句话的中文租约。
经过几个星期的努力,并在交付大笔押金后,煤、电终于重新开通,但政府部门对那份中文租约仍持怀疑。姜先生不知道租客的家庭地址,政府部门如果找不到租客,姜担心难逃其咎。姜先生目前还正与有关方面交涉中,不管结局如何,他已经是焦头烂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