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31日08:24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没有家长陪伴、独自乘坐地铁上学的日本小学生。(资料图片)
日本有句谚语:“人过了20岁,父母老师的意见就像过了春天再施的肥一样无效。”因此日本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团队精神,推崇苦难教育。
日本《新华侨报》记者张玥介绍,从上幼儿园起,日本孩子就要独立整理书包、杂物、房间,帮忙做家务、买东西,每天早上背个大背包去上学,里面装着手帕、牙刷、牙膏,吃午饭的勺子、筷子、水杯、水壶,学习用的图书、画册、文具等等。孩子摔倒后父母会鼓励他爬起来,有的甚至只是看着,连话都不说,根本看不到孩子摔倒了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大人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过去把孩子抱起又拍又哄的情景。“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父母们从小就培养孩子这种意识。
中小学对孩子的自理能力要求更高。日本公立中小学都为学生供应午餐,饭菜送来时都是整箱整桶的,学生们每天轮流分餐。中午,值班的学生系上围裙、戴上口罩和白色的厨师帽,郑重其事地进入角色。餐后,值班同学再把盘子碗等整理好,搬到教室门外。学校举行文艺会,表演什么节目、谁扮演哪个角色、借演出服装、音乐伴奏等,都是由孩子讨论决定。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才去请教老师。升学时考公立还是考私立中学、买哪些复习资料、参加什么补习班,也是孩子先提出大致方案,再请老师、家长帮忙参谋。
日本孩子锻炼身体的方式,在我们看来有些残酷。无论冬夏体育课,学校一律要求孩子穿短衫和短裤。从幼儿园起,孩子们在严寒的冬天必须以这样的着装运动,甚至还要求洗冷水浴。中小学学生每天有30分钟以上的运动时间。学校定期对学生进行体力测验,给测验达标的学生颁发“体力证书”,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荣誉。
日本孩子从中小学起,就开始过集体生活,培养团队精神。比如学校的运动会上,学生被分为几个大组进行比赛、排名次、拿奖品,目的是培养大家的集体和合作精神,而不是强调个人的能力。
张玥还提醒,华人孩子,特别是在日本出生的华人子女,较家长更容易融入日本社会,因此华人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理解孩子。同时多引导孩子学习了解中文和中国文化,让孩子保持对中国的兴趣和热爱。(记者 汪灵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