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华人

澳媒:观念不同中国老人难在海外与儿孙同住

2013年05月21日08:22来源:环球网字号:

  澳大利亚新快网5月20日文章,原题:相见好同住难 “隔代带孙”易产生摩擦

  含饴弄孙是许多中国老人的晚年心愿。出于帮助小家庭,齐享天伦之乐的想法,许多中国老人不远万里或移民或探亲来到澳洲,帮助子女照顾家庭,包括做菜煮饭、看护(外)孙儿孙女、做清洁及其他家务。

  但相见好,同住难,再加上教育孙儿方式新老观念存在的分歧和身处移民环境的挣扎,一大家子生活其乐融融这一目标在异国他乡并不容易实现。沟通不畅,很容易产生摩擦,严重的还掀起家庭风暴。

  婆媳教育理念不同起冲突

  女士住在康士比市(Hornsby),她的婆婆来自农村。在儿子出生之前,王女士对婆婆没有太多抱怨,两人相处融洽。她认为婆婆为人朴实、热心肠、勤劳节俭、吃苦耐劳。但两人从王女士的儿子一出生就开始杠上了,到后来王女士的婆婆是一肚子的不高兴回国。

  王女士觉得婆婆的育儿观点和方法已经落伍。“其他方面我都可以无所谓,但在养育孩子方面我不能迁就,我坚决按照自己的方法。”王女士说。

  首先是使用纸尿布还是传统尿布的问题。婆婆带了很多自己织的宝宝用的手套袜子、开裆裤和传统尿布。手套袜子王女士很开心接纳了,开裆裤则坚决扔掉:“在澳洲没有小孩子穿开裆裤。”

  目前王女士的婆婆已经结束一年的探亲期回国,但是满心不欢喜。王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孩子的教育和起居饮食上,许多都是小事,但是就是这些细节难以调和,进而引发矛盾。一个人的固有观念很难改变。为了避免家庭矛盾,虽然辛苦,但我情愿自己带小孩。”

  女儿对母亲过度介入教育不满

  有的人认为同一屋檐下婆媳相处本就是千古难题,再加上对下一代的培养产生的冲突,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如果是和自己的父母同住,情况也许有所不同。

  居住在车士活区(Chatswood)的赵女士则完全不这么看:“正因为是自己的父母,相处上没有任何顾忌,才更容易产生矛盾。”与王女士不同,赵女士是和自己的妈妈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有许多冲突。

  赵女士的妈妈是小学语文教师,曾在当地获得优秀教师称号,在对外孙的教育上绝对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容别人反对。但赵女士也是性格强硬,所以两人经常发生争执

  赵女士的妈妈对记者说:“我不是目不识丁的人,也不是老古董,教育方法和儿童心理我都了解。我们老人从早忙到晚,女儿不领情还老挑错。真叫人伤心。”

分享到:0(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