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毕业生
周六晚上,主修经济学和数学的魏先生,在位于美国新英格兰一所名牌人文学院的餐厅,与美国室友享用比萨饼和炸薯片。不久,他们就出去看橄榄球,接着去参加兄弟会的派对。
凌晨两点,魏先生回到宿舍,浏览高盛、麦肯锡和贝恩等咨询公司的网站,了解它们的招聘程序和求职申请。他为将来发愁,睡不着觉。
“我想,自己在美国很难找到工作,一是签证问题,二是竞争太激烈。”魏说,“但回到中国,也没地方去。没人听说过我上的这所学校——听上去都不像是大学,怎能有面试的机会?”魏先生要求不透露他的姓名和学校名,接受本文采访的其他学生也是如此。
他来自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但在社会上没有关系。魏先生的中国和美国朋友都羡慕他,觉得他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从某种程度上讲,他的困境属于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当中典型的焦虑,因为他们很快就要面对满足自己或家人的高期待问题了。
但是,魏先生真的面临挑战。特别是,他虽然读的是外国名牌大学,但不是哈佛、牛津或剑桥。在中国,这类在全球排名也相当靠前的国外大学学历,不太受重视。
如今,中国年轻人热衷到美国念本科,而魏先生的困境显示了这一趋势的一种内在矛盾。据国际教育协会统计,在仅仅11年的时间里,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大学生数量增加了10倍多(从7500名增加到8万名)。一些家庭卖掉房子、倾其积蓄,把自己惟一的孩子送到国外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