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欧洲马肉事件愈演愈烈,欧盟召开两次会议采取应对措施。华媒认为,欧盟的食品对消费者而言仍缺乏透明度,在食品加工业方面问题尤其突出。 |
海外网2月16日电 据欧洲时报网消息,“挂牛头卖马肉”丑闻在欧洲愈演愈烈,以致欧盟决定召开两次紧急会议,采取应对措施。欧盟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食品标示问题,有欺诈嫌疑,但并非食品安全问题。从目前事件的进展来看,事情恐怕不那么简单。
来自英国的消息证实,从涉嫌马肉中发现了止痛药的痕迹,这显然对人体健康构成隐患。此外,有些马还可能患有俗称“马艾滋”的严重传染病,它虽无传染给人的先例,但治疗这种疾病的药物则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目前,有关国家正在调查,不必过分想像猜测,但在调查完成之前便断言不涉及食品安全问题则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据。
这一事件之所以成为风波,并非因为马肉本身比其它肉类具有更多潜在的风险,而是因为它是涉及食品的欺诈行为,而且范围较广,目前牵涉的国家已达16个,有待销毁的食品可能达数百吨,至于已经销售的数量以及持续的时间,目前仍是未知数。
商业欺诈自古有之,究其原因,无非是唯利是图。此次英法对“马肉风波”的初步调查表明,有关企业是有意掺假,而非事故。其中来自东欧的产品,据说是因为有关国家改变了法规,马匹因用途受到限制而掉价;至于英伦,本无食马传统,为何会在当地屠宰并进入食品链,是否出于“弃之可惜、废物回收”的考虑,有待调查来解开谜团,但从当地马肉中查出止痛药痕迹来看,这类疑点难以排除。
食品关系到人体健康,因此欧盟有相对严格的标准并引以自豪,这尤其表现在进口食品的检验方面,如美国的激素牛肉或转基因食品、中国有农药或化学品残留物的水产或农产品以及日本有核辐射嫌疑的产品等等,都难过欧盟检验关。说到欧盟27国内部大市场,经验教训不能说没有,相应规定也已陆续建立,但为什么仍然会出现类似“马肉风波”的现象呢?
从就事论事的角度来看,欧盟的食品对消费者而言仍缺乏透明度,在食品加工业方面问题尤其突出。比如在超市出售的食品往往会注明“在法国加工”,但并不说明原料产自何处,甚至也不标明具体原料成分。此次马肉事件恰恰暴露了这类很可能造成“任意打包、以次充好”的问题。欧洲关注这一领域的专家表示,这一问题早已提出,但欧盟并不热衷于采取相应措施。这里面既可能有市场的考虑,也可能因为过度相信事后追究责任的威慑力,但在健康与利益之间,决策者首先应当遵循的是原则。为此,应当尽可能提高透明度。无论是从食品的安全考虑还是从质量出发,这种透明度都不应仅仅局限于有关部门与企业之间,广大消费者也应当有知情权。同时,食品的监管也应加强,不能因为是知名企业而放松监督,直到出了事情后才去追究责任。这种做法,既对消费大众不负责任,同时也造成巨大的浪费。
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食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顺应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大趋势,而欧盟大市场的发展也对难免表现在食品加工的“多国组合”中,因此需要更完善、更严格的欧盟统一法规。此外,在目前欧洲普遍萧条、购买力停滞不前的情况下,部分企业为了生存或盈利而不顾质量的现象不容忽视,这种现象表现在各个领域,但食品质量毕竟关系到人体健康,应当引进更多的关注。即使是一向以食品质量自豪的法国,最近相关调查称三分之一抽查食品存在质量问题;马肉风波更是最新例证。这一切应当引起警惕,并采取相应措施。所谓“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从目前形势的发展来看,欧盟及有关国家的应急措施暂时起到了安民告示的作用,但如何制订相对稳定与完善的法规,则是欧盟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真正恢复消费者信心的唯一途径。
最后,有必要补充的是,马肉事件虽然暴露出欧盟在食品监管方面的漏洞,有必要采取补漏及完善措施,但因此而走向极端,乘机兜售狭隘的保护主义,则违背欧洲建设的原则。因噎废食毕竟不符合大多数欧洲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