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履新以来,鲜有对外交事务的评述。但在近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绝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外媒认为,这一表态是为今后外交战略定调。 |
海外网2月1日电 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8日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而这些表述也就是习总结的“战略定力”。
欧洲时报网今日就此刊发评论文章,本网摘录如下:
自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履职以来,更多把施政焦点放在中国国内,鲜有关于外交事务的论述,此次习近平的讲话应属首次,据此也可以观察中国未来对外战略的新思维,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再塑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已成功走向世界,然而,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崛起的中国与外界的摩擦也变得更加频繁而具体。尤其最近几年,国际形势愈显复杂,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主权争议有加剧之势,加上不少国家进行了权力更替,为中国处理外交事务增添了不少变数:一方面,一些国家片面解读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以为中国为了韬光养晦,会不断降低原则底线,会拿核心利益作为交换,因此屡屡制造事端、进行挑衅;另一方面,在处理对外事务中,中国一旦做出较为强硬的回应或应对,外界又会将其往“民族主义抬头”的概念上靠,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
值此之际,作为中共新一代领导人的习近平借助高层集体学习做出某种宣示,确实有为今后外交战略定调的意义。
学者早已指出,大国崛起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大势、及时抓住机遇。而在过往的30多年中,中国的领导人也都表现出敏锐的战略眼光。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自不多说,其对“和平”与“发展”这两个时代特征的精准把握,为这些年中国的高速成长奠定了基础。之后,尽管世界格局不断变化,中国的领导人也都能做到高瞻远瞩,坚持经济建设,坚持和平发展,使中国不断融入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如今,领导中国的接力棒交到了习近平等新一代领导人手中,面对新的形势和变化,他们又将做出怎样的判断,又将如何引导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自然令人关注。
纵观习近平在此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先是言明不称霸不扩张,进而强调和平发展有底线,同时表示要深入宣传中国的和平战略,可谓刚柔并济、把握主动,表现出较好的国际视野,这与外界在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履职时的判断相吻合,也可能成为中国再塑与世界关系中的重要特征。
倘若再观中国近期处理与周边国家领土争议,则更能体现出这一特性:一方面,自习近平任中央军委主席以来,中国军方频频释出强硬信号,近期更是有大型运输机首飞成功、高调进行反导拦截试验等“震撼消息”见诸报端;另一方面,中国又能在强势之下维持一定的灵活性,如习近平在北京会见日本公明党党魁,并接受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的亲笔信。凡此种种,可谓一直把握着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世界对“中国道路”的理解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外界对“中国崛起”的再三怀疑也将长期存在,这也许是中国和平发展过程中的“宿命”。过往,中国更多是被动承受外部冲击,如今,越来越多融入世界的中国,需要更加主动——主动借鉴、主动解释、主动展示。诚如习近平在这次集体学习中所言:“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