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7 11:20:00|來源:中國網|字號:
繁忙中的中集來福士深水碼頭
時值上市公司半年報集中發布季,與國內大多數企業盈利能力趨弱相比,8月26日發布的中集集團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超320億元,利潤同比大增87%;廣受業界關注的中集海工業務同比首次扭虧為盈。“中集集裝箱業務仍佔全球市場份額50%,但集團內佔比已不足1/3,這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集團的業務多元化發展戰略。”中集集團董秘於玉群在香港表示。
記者採訪中發現,自2008年以來,中集不斷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以高端海工裝備制造業、現代物流業、金融業為代表,一批契合國家戰略規劃的新興產業迅速崛起。改變了集裝箱業務佔比過高的局面,扭轉了社會公眾對中集“鐵盒子”、“傳統產能”的認識。中集集團的轉型升級,堪稱深圳傳統產業的典型案例之一。
十八大以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為多方共識,深圳首當其沖,自主變革。在“深圳速度”基礎之上,提出了“深圳質量”的新理念,希望探索出一條質量型增長、內涵式發展之路,既契合深圳實際,又對全國具有示范帶動作用。而這種有質量的變革,亦在傳統產業悄然孵化。
“打破行業周期率” 轉型升級順勢而為
崛起於蛇口工業區,中集詮釋了“深圳速度”。1996年中集集團成為全球最大的集裝箱供應商,彼時“世界第一”尚屬罕見。“1996年是市場份額總量第一,2001年是名副其實的真正的全方位的世界第一,包括全產品覆蓋、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等。”中集集團執行董事兼總裁麥伯良對記者說。
正是由於集裝箱業務聲名在外,談起中集,“鐵盒子”、“造箱大王”深入人心,尤如代指。
“集裝箱業務周期性很強,考量集團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中集一直尋求打破行業周期率的束縛,此其一;第二,標准干貨集裝箱技術含量不高,不論是國家層面,還是企業自身,均需要產業升級。這是中集轉型升級的內外動力。”麥伯良說。
2002年,麥伯良目睹歐美、澳洲的高效物流車輛,啟動了中集的車輛業務,並最終演變為160億元年營收規模的第二大板塊;2007年,中集借助並購安瑞科、德國博格工業,進入能源化工及液態食品裝備產業。得益於前瞻性的業務布局,中集安瑞科實現爆發式地增長,目前年營收超110億元。
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受國際市場影響,中集業務大幅回落。“也正是這次危機,促使中集轉型升級的步伐不斷加快,大力推進相關多元化發展戰略。”麥伯良說。
是年,中集正式進軍高端海洋裝備制造業,陸續增資並購新加坡人旗下的煙台來福士船廠。中集輸出管理、消化訂單,高層基於對海工裝備后市的信心,承擔了巨大的戰略虧損。經過幾年的調整和發展,中集來福士已經成為集團的新名片,承擔著舉足輕重的戰略作用。
此外,中集融資租賃業務起步晚、發展快。今年6月,CMA CGM 9200TEU集裝箱船項目首制船成功交付,中集作為項目總包方,充分調動國內外資源,提供融資和設計服務,整合外部船廠生產外包,為客戶提供綜合一站式租賃解決方案。
目前,中集已經形成了“四大四小”八個業務板塊,實現了集裝箱、車輛、能化、海工、物流服務、空港、金融等產業布局。專家指出,中集近年來轉型升級的路徑為國內傳統企業提供了參考,中集專注於物流和能源裝備兩大領域,大力實施相關多元化戰略,既符合國家層面需求,又發揮了企業自身優勢,堪稱不多的成功案例。
中集來福士 高端海工產業生力軍
中集轉型升級的戰略布局與“深圳質量”的新理念不謀而合,在集裝箱這一主營業務之外,中集著重發展的高端海工裝備產業取得階段性成功。今年上半年,中集海洋工程業務實現銷售收入56.65億元,同比大增272.80%;盈利0.49億元(去年同期虧損1.95億元),同比首次扭虧為盈。
“中集海工在第一階段是不是成功,有三大指標,一是盈利;二是手持訂單不少於30億美金,市場認同;三是已交付平台運營良好,客戶滿意。” 麥伯良說。
“國家開發南海不能沒有裝備,我是學工程的,我一直有著濃厚的為國家造大裝備的情節。”麥伯良說,中集來福士在建或待建的5座深水半潛式平台,可直接使用於南海開發,國內唯一。
自2010年10 月以來,中集來福士已成功交付8座深水半潛式平台和9座自升式平台。產品覆蓋北海、巴西、西非等全球主流油氣產區,其中在挪威北海作業的COSL 系列半潛鑽井平台五次獲得該綜合性能評比排名第一,贏得國際主流客戶認可。
截至今年上半年,中集來福士半潛式鑽井平台手持訂單約佔全球市場份額的20%,初步確立了挪威北海主流供應商地位。另外,兩座D90超深水半潛鑽井平台在建,這是當前全球唯一的第七代半潛鑽井平台。
在研發設計上,中集全資控股的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多項科研成果也獲得了國家認可,今年1月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5 月獲得第三屆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
中集集團副總裁、海工業務負責人於亞表示,中集已經成為國內三大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之一,中國領先的高端海洋工程裝備總包建造商之一,並始終在國際海洋工程市場中參與全球競爭。中集來福士也是國內唯一具備批量設計、建造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的企業。
近年來,國家行業政策“暖風”助力海工裝備產業蓬勃發展。2012年,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海工產業第一次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面;隨后陸續出台《海洋工程裝備中長期發展規劃》、《海洋工程裝備科研項目指南(2012年)》等一系列政策。
權威機構預計,2013年至2018年全球海洋油氣開發的年均投資在3270億美元以上,其中,海工裝備市場年需求在650億美元至810億美元之間。
“立足深圳” 中集布局未來產業
作為改革開放之初招商局集團引進外資的產物,中集始終走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扎根特區三十余年,與深圳同成長。1984年初,鄧小平、王震、楊尚昆視察蛇口工業區,曾任中集集團首任董事長袁庚親歷接待。
一方面得益於特區政策紅利,另一方面,面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中集通過加快轉型升級,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創新商業模式,大力推進多元化、國際化、平台化產業發展戰略,成為世界領先的物流裝備和能源裝備供應商。
作為中集的創始人之一,麥伯良對深圳、對蛇口充滿感情。值鄧小平誕辰110周年之際,麥伯良表示,“沒有他,就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今天的繁榮富強和國際地位”。
“鄧小平一生三起三落,沒有他,就沒有深圳特區;沒有他,就沒有蛇口改革開放的窗口;沒有蛇口這個窗口,就沒有中集!”麥伯良說。
時至今日,麥伯良仍不止一次地表示,中集不會離開深圳,也不會離開蛇口。
談及中集未來發展布局,麥伯良表示,制造業是國之根本,在中國,制造業仍非常有前途。
今年8月,歸屬航空航天產業的中集天達對新加坡德利國際完成反向收購,在新加坡成功上市。另據麥伯良透露,中集有意在前海建設海洋金融與高端服務業示范區,助力前海開發。
“全球資源整合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從國內來看,中集全球化走得最早,是最有基礎整合全球優勢資源的企業,這就是我們未來發展的方向,也是我們的優勢所在。”麥伯良說。
中集 集團 轉型 升級 傳統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