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華人>>華人新聞>> 正文

迪蒙網貸系統:P2P的發展將會撼動銀行的地位

2014-09-10 10:57:00|來源:海外網|字號: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創新的金融業態,今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且其熱度超過了“民生”和“保增長”。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可謂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春天。

  深圳市人大代表、迪蒙網貸系統CEO向雋在由中國科技開發院、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署聯合舉辦的電子商務高級創業研修班上談到互聯網金融發展時表示:“預計未來5年內,將誕生1萬家以上成功的P2P網貸公司,其中90%將成為中國的‘社區銀行’,另外10%將成長為與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等抗衡的大型‘商業銀行’,將吸引40-70萬億銀行儲蓄流入其中,P2P網貸將成為互聯網金融的主流。”

  P2P網貸作為普惠金融的一部分,為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不願服務的小微企業、草根階層等弱勢群體服務,憑借著融資無需抵押、方便、快捷的優點受到了廣大中小企業的青睞,成為其融資的新渠道。據悉,目前我國的互聯網貸款規模已經達到千億元,其中大部分借款人都是中小微企業主。

  P2P網貸自從2003年以來,一路狂奔,迅猛發展。據《中國互聯網金融報告(2014)》顯示,截至2014年7月,P2P網貸投資的數量約為29萬人,行業存量資金為337.6億元,比2013年增長近一倍。截至2014年6月,P2P網貸平台數量達到1263家,半年成交金額接近1000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14年年底行業月成交額會超過300億元,全年累計成交額將超過3000億元。

  當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普遍存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我國中小企業從銀行貸款感到有困難的佔41.8%,比較難的佔到31.03%,非常困難的佔27.79%。

  7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引用小說家阿瑟·黑利《錢商》故事裡的話——“作為一家商業銀行,大生意要做,小生意也要做,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有些銀行隻做大生意,對成長期的中小企業不肯給一點陽光雨露。”他表示,商業銀行要想辦法為小微企業、特別是新創業的科技型小微企業服務。

  “保守估計,中國目前至少有5000萬家中小企業,可是絕大部分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得不到滿足,而正是這90%的中小企業解決了中國就業的90%。以P2P網貸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正好能夠滿足絕大部分中小企業未來的資金需求。”迪蒙網貸系統CEO向雋表示。

  人民銀行與銀監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自2013年8月以來,中國各大銀行每天至少有300多億存款流入社會,每月超過1萬億以上的淨流出。據上海証券報記者消息,7月四大行存款負增長約1.5萬億,同期貸款新增量約為2100億,較上月表現也如預期下行,與互聯網金融的火熱相對的是傳統銀行貸款業務的緩慢增長。

  “和傳統保守的金融機構相比,互聯網企業極具創新、顛覆精神,因此其一旦涉入金融領域,將給中國金融體系的改造帶來意想不到的作用。金融行業正在加速與互聯網的融合,激烈的思維碰撞催生出創新的商業模式、驚艷的跨界成果。以電商、物流、大數據為牽引的金融生態鏈正在形成。”

  “余額寶從誕生到完成3000億的規模僅僅用了6個月時間,而傳統銀行從0到3000億至少需要十年,而余額寶的運營團隊還不足30人。可見,互聯網金融的顛覆性來勢洶洶。”迪蒙網貸系統CEO向雋表示。

  據向雋介紹,美國現有9000多家社區銀行和4000多家商業銀行,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而未來5年內,中國的經濟總量也將徹底超過美國,但目前中國的銀行數量(包括政策性銀行、五大行、股份制銀行和村鎮銀行)還不到美國的四十分之一。預計未來5年內,中國將出現1萬家成功的P2P網貸公司,為中小微企業、個人和家庭提供金融服務。

  當互聯網技術滲透進金融行業的骨髓裡,一個新興起的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便破土而出,並逐步嘗試打破傳統金融市場的既定法則,這將會使得傳統銀行感到忐忑不安。目前, 已形成國資系、銀行系、保險系、民營系等P2P大軍四大陣營,P2P行業或將迎來一次大洗牌。

  “這是互聯網金融千載難逢的發展時機。所謂得趨勢者得天下,誰擁有趨勢誰就成功。”向雋說。

(責編:周華、王越)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迪蒙 網貸 系統 發展 地位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一汽反腐風暴或牽涉周永康家屬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最美中國名校“校花”巡禮—上海篇(高清)

中國周邊潛艇實力掃描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