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4月12日08:25|來源:人民網|字號:
黃健翔 資料圖
從央視辭職時,黃健翔已經39歲了。在重新尋找舞台時,他發現自己既不會唱歌,也不會跳舞,長得也不夠帥,唯一的技能是“會說話”。
剛進央視前兩年,他是個編輯,前后為200場足球比賽配音﹔后來坐上體育解說的位置,1996年歐錦賽決賽,他像個球迷一樣聲嘶力竭喊出比爾霍夫的名字,這是他的成名作。那時,央視體育的解說標杆是宋世雄,他離那個標杆差得很遠。“我從一開始就沒有按照行業公認的路線去做。”
幸運的是,這個不是學新聞,不是學體育,也不學播音出身的年輕人以自己的方式取得了成功。“這是社會進步和電視普及的需要。現在,不可能由一種聲音,一個風格,一個節奏,一個人來包打天下了。”黃健翔說。
當然,這些都是他過去的輝煌。2006年11月16日邁出央視大門后,一切都不同了。
他的辭職源於2006年世界杯解說門事件后不堪重負下的一時沖動。在幾乎沒有盤算未來要干什麼的情況下,他“兩眼一抹黑”遞交了辭職報告。
離開央視前,他每年的年薪是十幾萬,這讓他很不滿。“央視體育解說員的收入還不如一個三流歌手,一個三流文藝主持。”錢並不是黃健翔選擇去留的唯一原因,更多時候,他感覺委屈。比如,他一直把解說員定位為藝人,因為他需要半瘋半傻的狀態,但領導卻認為解說員是文藝工作者﹔平時給報紙寫球評,有些人會指責他利用央視的身份發表意見﹔每年提議漲工資,上頭會說,你都這麼有名了,還在乎這點錢嗎?
黃健翔一直都充當憤世嫉俗者,曾自評“像我這樣一個人,能在體制內存活十幾年,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新選擇
離開央視后,黃健翔最先接到的橄欖枝來自鳳凰衛視,而后又陸續接到湖南衛視和江蘇衛視的邀請。“湖南台態度很堅決,但我覺得去湖南派不上什麼用場。”黃健翔最終選擇去鳳凰衛視。
在鳳凰衛視,黃健翔主持的體育脫口秀《天天運動會》播出一年即停播。這檔節目被安排在下午五點半鐘播出,收視率偏低。黃健翔曾建議調整播出時段,但協調未果。
2008年,他的第二份選擇是回歸做解說。他簽約CSPN,這是一家簽下3500小時賽事首播版權的體育運營公司。但很快,這種新型的體育賽事運營模式遇到壁壘,黃健翔不得不選擇解約,並開始追討公司欠下的百萬年薪。
彼時他才明白:再想回歸解說行當並不容易。他認為:“中國的體育賽事資源都集中在央視。這就好比,我是一個川菜廚子,滿地沒川菜館,你讓我干嗎呢?”
所幸黃健翔看得夠開,他脫離體制,失去資源,但換來的是自由和比從前高出許多的收入。2010年世界杯期間,他除了和新浪簽約的網絡合同,身上再無任何負擔。
(責編:孟穎)
董卿,梁宏達,黃聖依,央視新聞,央視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