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4年02月24日10:11|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2月24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美國《僑報》報道,2014年新年剛過,一場青年華人藝術家的聚會在紐約展開,身為組織者的紐約佩斯畫廊策展人何雨小姐將身在紐約的青年華人藝術家聚集到一起,他們中有繼續從事油畫創作,也有向前衛的科技藝術發起沖擊,更有意圖在商業和藝術中找到平衡點的年輕人。讓我們看到了與以往中國藝術給予美國以及美國給予中國藝術家不同影響的另一個側面。
伴隨留學潮而來
說起紐約華人青年藝術家這個話題,何雨最有發言權,作為一直關注在美華人青年藝術家生存狀態的她是一個在紐約旁觀華人當代青年藝術如何抽芽、成長直到冒出頭的見証人。“華人藝術家在紐約已然具備一些影響力,但是我們要看到的是未來中國藝術家的發展軌跡,那麼唯如今在紐約的各大院校展露頭角的新人是也”何雨表示。
1980年代來到美國的那一代藝術家成為了中國藝術家走出國門探討藝術的先驅份子,何雨認為,上一代中國藝術家在美國的生存狀態有著明顯的時代特征。“時間過去了30年,當年來到美國的藝術家有的回國,有的留下來,但是生存的壓力卻讓他們在藝術的創作中留下烙印。而近5年來,隨著留學潮的再一次興起,紐約的中國藝術家群落發生很大變化,大批年輕的藝術家來到紐約,他們有的上學,有的做交流,還有的就是移民到此。”何雨表示。
工作更加多樣化
與何雨聊著的同時,來到聚會現場的華人青年藝術家越來越多,常羽辰、韓冰、劉暢、苗靖、朱哲等均到場相聚。“他們都曾是在國內小有名氣的新銳藝術家,來自不同的省市,但是都有一個典型的標志,就是生存在紐約,但又不被紐約束縛”與何雨同為策展人的楊嘉茜表示。
楊嘉茜認為,目前紐約的華人青年藝術家有幾大特點,首先他們從經濟條件來說今非昔比,雖然年輕的藝術家們也會去打工,但是由於語言關過了,因此他們可以在打工掙錢過生活這個問題上有了更多的選擇,但是上一代著名旅美畫家如張鴻圖,他在美國初期完全是依靠刷牆來生活,但是新一代的年輕藝術家們已經不需要如此。
來自中央美院攝影專業的常羽辰,曾在芝加哥藝術學院深造,她承認,雖然很多年輕藝術家在紐約學習期間也都在兼職來賺錢,但是從事的工作不同,條件也會不同,因此這一代年輕人們相比老一代藝術家也多了更多時間去思考,去創作,可以有更多時間去溝通。而且不會特意去從事體力勞動,大家從事的工作更加多樣化,也涉及更多領域。
常羽辰去年畢業從芝加哥搬到了紐約,一邊在進行藝術創作一邊也在打工,她認為,以前在學校在當學生,有特權,因為自己是一個社會消費者,人家都會服務於你幫助你,但現在她是一個打工者,不能提供價值的話沒有辦法讓自己繼續前進,更沒法獲得社會資源。
同樣,面對工作與生存,常羽辰選擇在幼稚園做老師,她說:“我的學生中有個俄國孩子,我們雖然無法有語言溝通,但是我們可以相互報以笑容,這種經驗十分有趣。紐約是一個讓人焦慮的地方,我還在努力,雖然我沒有經歷過上一輩藝術家在美國的生活階段,也沒有他們的生活經驗,但是我還是經歷著我的人生,我們都會面對困境,產生困擾。”
同時常羽辰承認,和她經歷相似的青年藝術家太多太多,但不可否認的是,與老一代華人藝術家相比,他們在紐約的生活常態化了許多。他們可以和其他族裔的藝術家一同創作,一同工作,而非為了生存的壓力而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如今,年輕人們也多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創作,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溝通。大家從事的工作更加多樣化,也涉及更多的領域。她表示:老一代華人藝術家的生活品質嚴重影響到他們的創作過程,在他們年輕這一代身上不可能再出現了。
把中國元素看得很輕
中西合璧是如今在紐約的華人青年藝術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何雨表示,年輕一代藝術家們進入美國社會更容易,融入的過程要快一些,同樣來說他們的藝術創作理念更國際化一點,很多年輕藝術家他們在國內已經受到了西式教育,來美國后語言沒有問題,經濟能力要比徐冰、陳丹青那一批藝術家好很多,因此他們就把精力更多的放在了藝術的研究上。
2011年來到紐約生活學習的年輕油畫家韓冰,曾獲得過2008年中國美術館當代油畫研究獎,是當年最年輕的獲獎藝術家。她認為中西合璧,已然不是藝術風格的合璧,而是藝術本身與藝術家個人血液的融合。這點可以通過藝術作品表現出來。“美國的當代藝術教育有很大不同,他們叫你去表達,去分析自己。教你尋找自己,為何要去做這件事。在紐約感覺更自由了”,韓冰說她找到自己的聲音,找到如何表達自己。
但同時,韓冰也表示,這一代華人青年年輕藝術家對藝術中的中國元素看得很輕,並不會特意將自己標簽化。她說:如果我想表達的故事必須要我使用中國元素,那我盡可能的不會在作品中去表現出中國意味。我更關心人本位的東西,而非符號性的東西。
(責編:蓋林讌)
青年藝術家 創作過程 華人青年 紐約華人 何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