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華人

讓香蕉人變中國通 悉尼華教論壇探討跨文化教學法【2】

2013年05月06日14:38來源:中國新聞網字號:

摘要:據中國華文教育網站消息,澳大利亞中文學校聯合會日前舉辦2013悉尼華文教育論壇

西悉尼大學教育研究中心的趙大成教授在演講中指出: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澳洲與亞太經濟聯系飛速發展等緊迫形勢,澳大利亞急切地需要培養大量既精通中、英雙語,又善於溝通中、西雙向文化的專業人才。然而,海外中文課堂的華裔背景或非華裔背景的學生們往往面對一個難題:他們雖然學會了中文的拼音、識字以及會話技巧,了解了某些具體的中華傳統文化知識 ,但是卻仍然無法明白中、西雙文化的各自差異。因此,海外華文教師們亟須結合本地的實際生活環境,探索運用跨越雙文化教學法的具體途徑,為學生們傳道、解惑。

呂崇偉老師作了題為《在華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演講。他運用生動詼諧的教案,展示如何幫助學生提高比較中西文化的分析能力:以“狗”為例,在中國人的言談中,狗是一種被鄙視的動物,人們因而常說“狗急跳牆”,“狗眼看人低”。但在西方文化裡,狗卻是“忠實”的象征,是被喜愛的寵物,所以,西人把“你這家伙真幸運”說成“You lucky dog”。由此類推,我們應該把中文的“愛屋及鳥”理解為“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狗)。

呂崇偉老師進一步展示引導學生用雙文化視角審視具體情景對話的文化內涵,以提高跨文化的溝通、交際能力:例如,在講解中文所說的“哪裡哪裡”一詞時,教師首先應當指出“哪裡”的本意是詢問何處,進而介紹該詞在中國文化中又常作謙辭之用,以此婉轉推辭對自己的褒獎。不僅如此,教師還需要引領學生對比中西方的文化習慣,因為西人面對褒獎素來慣以直接了當的“thank you (謝謝)”答之,他們自然完全無法明白“哪裡哪裡”之類的婉拒褒獎方式。在西方社會的社交場合,一旦用錯謙辭,勢必造成不知所雲、啼笑皆非的尷尬場面。

在這次氣氛熱烈、生動活潑的研討會上,Masada College的劉莉老師暢談了《海外華文教學中的深層次思考》﹔悉尼華夏文化學校校長張晉探討了《以文化體驗課為形式的 “打包”教學》﹔悉尼實驗中文學校教師劉世民分析了《以興趣愛好為主題的教學》﹔ 華人服務社啟思中文學校教師王璐依展示了《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探究》﹔澳大利亞中文學校聯合會理事李謹老師深入探索了海外中文教師進修、培訓的各種形式,

70多位與會教師踴躍發言提問,盛贊這次廣開言路的研討會猶如“加油、充電”,必將為海外華文教學本地化的改革增添新的活力。(楓林)

分享到:0(責編: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