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華人

法華商:發展遇瓶頸 突破有待思考

2013年04月08日13:44來源:歐洲時報字號:

摘要:法國華人鞋業協會會長趙青說,雖然他從事的是鞋業貿易,但是他已經做到了心中“無鞋”。他說,心中“無鞋”,才能把鞋的事業做好。其他生意,也一樣。

趙青會長在其“凱旋門”集團辦公室內接受採訪。(孔帆 攝)

海外網4月8日電 據《歐洲時報》報道,今年的央視春晚,“開心麻花”貢獻了小品《今天的幸福2》。其中男主角晃著赤腳說:“打敗你的不是天真,是無鞋(邪)”,這句爆笑台詞位居2013央視春晚流行語排行榜首。

法國華人鞋業協會會長趙青說,雖然他從事的是鞋業貿易,但是他已經做到了心中“無鞋”。他說,心中“無鞋”,才能把鞋的事業做好。其他生意,也一樣。

作為歐洲“鞋王”,居然說自己“心中無鞋”。聽他講述完自己的奮斗經歷和以后的目標之后,我還是不確定他說的“無鞋(邪)”是不是一個雙關語。

趙青自己也說他依然還在奮斗中,他的奮斗經歷,也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發。

兩次轉身

1984年,趙青賣掉自己的“雅馬哈”摩托車,把錢交到母親手中,從溫州隻身來到法國。來到巴黎后,他沒有像其他人那樣,隻埋頭苦干。首先想到的是一邊打工,一邊學習。85年開始在台灣同胞開辦的語言學校上課,86年進入巴黎一大學習,同時還拿到了法國駕照。兩年的學習沒有枉費,87年他在親友資助下,開辦了自己的“BAOFA”制包工廠。公司的中文名稱是“包發”。名字雖然略顯淳朴,但是從資料照片來看,當時他的工廠即便放在現在,也稱得上一個標准化的工廠。

趙青認為,要做就做到最好。由於其產品質量上乘,深受法國經銷商歡迎。1996年,有著超前品牌意識的趙青,買下了當時知名歐洲品牌“LORENZO”,生意更加順風順水,讓“BAOFA”持續“爆發”了12年。1998年,華人從事皮包進出口的越來越多。雖然當時的“BAOFA”已經有了固定的客戶群,營業額相當可觀。但是趙青知道這個產業已經不再具有明顯優勢,看著自己一手建起的現代化工廠,他咬牙毅然決定:轉行。

轉行做什麼?趙青考察了很久歐洲市場,他看到了鞋業的潛力。那時候,法國華商鞋業尚處於萌發狀態,並且鞋子進口有配額限制。當時他轉行做鞋業時,很多人不理解,也不看好。那時,在巴黎3區從事鞋業進出口的華人公司隻有兩家,沒有規模效應,歐洲客商相對也較少。就在種種不利情況下,趙青完成了人生第一個轉身。

既然當時鞋子進口有配額限制,趙青就從國內進口半成品,來法國加工,這樣還能打出“法國制造”的牌子。他的制鞋工廠依然堅持標准化作業,像他的皮包一樣,他的制造的“時裝鞋”也成了法國市場的搶手貨。當年,他成立現在的“凱旋門”鞋業集團,一開始就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2000年,趙青又迎來他的第二次轉折。他將自己公司搬到了現在最具規模的華人商圈——歐拜赫維利埃批發中心。這是該商圈華人的第一家鞋業公司。而他的目標,依然是中高端客戶。2002年,由於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趙青的“野心”也隨之“膨脹”,他的分公司開到了西班牙、德國、希臘、波蘭、意大利、阿爾及利亞等國家。

2004年,歐盟取消了對中國進口皮鞋的配額限制,長久以來束縛華人鞋業的最大枷鎖解除了,一時之間,華商鞋企如雨后春筍冒了出來,從最初的幾家發展到120家。但是,華商皮鞋最大優勢仍然在於物美價廉,高利潤的品牌仍然掌控在法國本地人手裡。趙青發揮了他多年積累下來的營銷才能,親自出馬,將自己的品牌打入法國幾家最大的鞋業連鎖店:La Halle aux Chaussure和Besson Chaussure,及BATA、主打中端市場,同時,固定的分散客戶也已達2000多家。現在,趙青可以自豪地說,現在法國每個大型購物中心內,都能看到他的產品。

與此同時,法國華人鞋業整體突飛猛進,已成為歐洲鞋業市場中舉足輕重的一員。以華商為主的這個群體,不僅產品佔據了法國國內80%的市場,還憑借著法國的區位優勢,輻射了整個西歐、北非、東歐等地區。

分享到:0(責編:文博、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