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講話,引起海外華僑華人的極大關注。他們紛紛就“中國夢”的涵義、實現途徑、需要重視的問題建言獻策。 |
美國華盛頓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吳惠秋日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中國夢’是海內外華人對強國富民的百年夙願”。他認為,對海外華僑華人來說,“中國夢”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中國夢”首先是“強國夢”,“強”不僅是經濟實力的強大,更是綜合實力的強大。第二,強國必須與富民緊密聯系,沒有人民的富足和幸福,強國之路就不算真正抵達成功彼岸。第三,實現“中國夢”需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海峽兩岸可攜手推動實現這一民族理想。第四,“中國夢”不僅屬於中國,也應對世界有所貢獻。源於中國傳統哲學土壤“富強不稱霸”的理念,旨在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強大的中國對世界和平有積極意義。
秘魯知名華裔學者吳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實現“中國夢”不僅僅意味著在經濟、政治上變得強大,更要成為“文化強國”。所謂文化強國,至少有兩個標准:一是文化的影響力,二是文化的創造力。
美國紐約大學國際政治學終身教授熊玠認為,“振興”是“復興”的前提和基礎,中國共產黨從“振興”的目標開始,在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的引導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和諧社會,取得舉世矚目的成果,經濟崛起,國力上升。在此基礎上,中華民族找到了實現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
熊玠說,經過鴉片戰爭以來170多年的持續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前景。現在,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這個時候提出“中國夢”,一方面說明這個話題更具有現實基礎,另一方面也顯示了中國共產黨有信心、有能力領導中國人民實現這個偉大目標。
熊玠提出了“地緣經濟時代”的觀點。他說,21世紀之前是“地緣政治時代”,國家之間的較量體現在意識形態、地理位置、領土等方面,但今后的競爭將更多地集中在自然資源、市場、勞動力資源等領域,一國對國際金融和國際經濟的控制力決定著該國的國家競爭力。用這些標准衡量,就美國、中國、日本等國比較而言,中國無疑具備更大的發展潛力。熊玠認為,中國在實現“中國夢”的征途中,要“自信”不要“自負”,要妥善處理國際關系和同周邊國家的關系。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研究主任李成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中國中產階層不斷發展壯大,“中國夢”可以與這一發展趨勢相結合,包含更全面更具體的內容。
李成認為,從美國人追求“美國夢”的歷史實踐看,中產階層對個人財富及成功的追求,始終是社會發展的持續動力來源。調整社會收入分配結構,鼓勵中產階層壯大發展,可以為經濟狀況的不斷改善提供充足的動力。除了期望國家富裕及個人經濟基礎不斷穩固之外,中產階層還關注人格尊嚴、機會平等、公共健康、環境保護、民主、法制以及國際事務中的和平策略等“軟實力”內容。
他說,“中國夢”的提出和實踐逐漸為外部世界所接受。中華文化一些積極、包容的理念在全世界都能引起共鳴。“中國夢”的理念應將這些文化理念包含其中,對外也可參照“世界語言”提出明確概念。(孫浩 劉莉)
(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