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華人

印尼歸僑:三尺講台 無悔人生

2013年01月16日14:02    來源:福建僑報        字號:
摘要:印尼歸僑楊時雲,現年67歲,退休前任職於永定縣培豐中學。

1980年 1983年 印尼歸僑 人生感悟 同學 中考英語 教學 講台 小作家 培豐

  與妻兒在家鄉的幸福時光

1980年 1983年 印尼歸僑 人生感悟 同學 中考英語 教學 講台 小作家 培豐

  師生在畢業時的留影。

  楊時雲,印尼歸僑、廈門知青,現年67歲,退休前任職於永定縣培豐中學。

  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我多次放棄回城、出國的機會,一輩子扎根在山區僑鄉的教壇,培養山裡孩子,無怨無悔,錢財上我是窮人,精神上卻是富翁。

  激情少年

  我的原籍在廣東潮安,1946年出生於印尼蘇門答臘佔碑市一個工薪階層的家裡,7個兄妹,我排行第三,父母對我們十分疼愛,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飯時,教我們講客家話,給我們講水滸、三國、岳飛等傳統文化故事,給我們買玩具、糖果。在我幸福的童年裡,有許多美好的夢想:長大后要當個大作家、知名教授、好醫生、科學家等等,干一番大事業。

  這些美好的夢想,時刻敦促著我努力學習,天天向上。從小學到高中,我的各科成績都很好,是年級的優等生,還經常在當地的華文報刊雜志上發表時評、散文等作品,在學校被同學們稱為“小作家”。1964年,我在印尼爪哇泗水市中華中學高中畢業時,很多華人工廠、公司要高薪聘任我,我都一一婉謝,選擇回母校僑眾中小學任教。也許就在這兩年的教學經歷中,我與教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1966年9月,印尼掀起排華浪潮,父親為了預防不測,決定把我們兄弟幾個送回國。我們這一批歸僑被國家統一安排到廈門,從1966年10月到1969年3月,我們集中在集美華僑補習學校系統學習中文。

  知識青年

  1969年3月8日,我和110多名同學打起背包。扛著紅旗,沿著當年紅軍走過的路線,經過4天的長途跋涉,最后來到永定山區坎市公社東中大隊紅星生產隊(現培豐鎮東中村)插隊落戶。我被安排住在一戶貧下中農的家裡,公社每月補貼8元給房東。在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過程中,我們白天開墾荒地,種水稻、地瓜、玉米、花生、烤煙,撿牛糞,積綠肥,開展勞動競賽,選用優良品種,化肥、有機肥交叉使用,科學種田,提高糧食產量﹔晚上辦夜校,讀報紙,吹長笛、拉風琴,組織文藝宣傳隊,到各生產隊進行文藝演出﹔農閑時燒石灰、砌房屋,養豬、養牛、養雞鴨,增加生產隊的收入﹔協助公社大隊搞合作醫療,當基干民兵。知青生涯精彩而充實,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

  1973年春,大隊老支書和小學校長了解我高中畢業並教過書,決定叫我去教書,當民辦教師。然而,此時知青已經大量返城,同來的42位知青大都回了城,我也有一般人求之不得的出國、回城條件。父親幾次為我辦好了去印尼的手續,廈門的同學也為我聯系好了工作單位。隻要答應父親,馬上就可以出國﹔答應同學,馬上就可以回城。但當我看到農村山區落后的面貌,孩子對文化知識的渴求和大隊老支書對我的信任時,不禁猶豫起來。如果真的走了,這裡的娃娃怎麼辦?山區的孩子需要老師,這裡的群眾挽留我。

  信念最終戰勝了誘惑,我留了下來,因為我愛這個事業,它是我童年的夢想。在東中小學教了1年,第二年調到培豐中學。這一年,我與本地姑娘呂清娟結了婚。從此,就把整個心安放在這裡一屆又一屆孩子們的身上了。1980年-1983年在當時的公社中學——坎市中學任教,1984年——2005年回到培豐中學任教。

  活力壯年

  為了教好英語,我經常利用晚上休息時間,通過收聽BBC或看電視英語講座來提高自己的英語會話水平。平時要認真備課寫教案,教學講求精益求精﹔工作講求守時守信,一般小事不請假、大事不超假。1976年夏,我2歲的兒子不小心被開水燙傷送到了醫院,聞訊后,我先請假、安排別人代課,才匆忙趕到醫院,雖然兒子病情很嚴重,但此時學生已進人升學總復習階段,耽誤不得。住院第二天,我就趕回了學校。

  1997年和2001年,父母親相繼離世,由於路途遙遠,更重要的是擔任畢業班班主任和2個班的英語課教學,無法給父母送終,隻能在家裡在父母的照片前焚香祭奠。有人問我這又何苦,我的觀點是既然吃了教書飯,就要做好教書事,不能誤人子弟,正所謂“忠孝不能兩全”!過去每次期末考試,各年段、各科目的教學成績,全縣都有評比,我所任的科目不敢說全縣最好,但在附近幾個鄉鎮學校中必定是位列前茅的。我帶的92屆畢業班學生中還出了一位中考英語狀元。

  教育工作是一項綜合工程,既要教學生文化知識,更要教學生怎樣做人,做一個有時代責任感的人,做一個有理想、有愛心的人。1976年2月,周總理逝世時,我帶領全班同學在班級舉行追悼會,班上貼著從報紙上剪下來的周總理的小幅照片,黑板上寫著“揮淚繼承總理志,誓將遺願化宏圖”沉甸甸的大字,同學們逐個向總理宣誓。

  此舉,同學們至今談起還感觸很深﹔我所教的學生分布在各行各業,當今獸醫內科著名學者,多次到國外教學交流,在廈門留學生創業園受到胡錦濤總書記親切接見,在科技興業方面有特殊成就的海歸代表賴州文博導在初中時就是一個有遠大理想的學生﹔近幾年本地比較有名的捐資助學,熱心公益的愛心人士基本上是我的學生。有生如此,我心足矣!

  班主任我當了25年,我的體會是一定要本著關心愛護學生,注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願望嚴格要求學生。比如我的一位學生張某,平時散漫、不遵守紀律,嚴重影響全班同學。一次自修,張某又偷偷溜出教室去看馬戲表演,我了解后趕到戲場把他找回來進行嚴格批評教育,並利用他的優點鼓勵他寫作文,出班級牆報,通過談心溝通,小張轉變思想觀念,明確了學習目的,勤奮學習,前幾年也成為一名教師。上世紀70年代有些學生因貧窮無法上學,我一邊做好家庭訪問工作,一邊資助困難學生讀書。從27元的微薄收人中擠點錢買學習用品和圖書給困難學生,很多學生至今都還念念不忘。每年春節,許多學生都會來拜年,共敘師生之誼。我的工作也得到上級領導、學校老師、社會群眾的肯定:我於1979年轉為公辦教師﹔1984年加人了中國共產黨﹔連續4次被永定縣教育局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班主任。我覺得扎根山區獻身教育值得。

  幸福晚年

  2005年,我在永定培豐中學退休。幸福的晚年生活開始了。兒子有理想的工作﹔兒媳經營一間店面,有不菲的收入﹔前幾年全家搬進了市區居住,兒孫繞膝,盡享天倫之樂﹔時常有學生前來問候,心裡總是暖暖的﹔閑暇之余,練練書法、拍拍照片、寫寫博客、填填詩詞、整理一些人生感悟,日子過得舒心而充實。今年除夕之夜,我接到許多拜早年的祝福電話,興奮之余,即興一詩:炮竹煙花鬧翻天,除夕佳宴慶團圓。歡送瑞虎辭舊歲,恭迎祥龍康樂年。 (《福建僑報》 楊時雲?口述 賴守銘游萍?撰文)

分享到:

(責編:王棟)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