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華人>>華人之聲(停用)

華人媳婦杠上美國婆婆

2013年01月07日13:4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摘要:華人家庭文化中,婆媳關系往往是矛盾高發地帶。

  華人家庭文化中,婆媳關系往往是矛盾高發地帶。即便是嫁美國丈夫的華裔女性,因家庭文化觀念、語言等方面差異,也時常杠上美國婆婆。

  美國人有“成年的兒女,潑出去的水”的家庭文化。聖地亞哥華人張女士的美國先生布裡安2012年5月被公司裁員,考慮到加州就業市場仍不景氣,布裡安帶著張女士搬到紐約,住在其母親位於長島的家中,著手找工作。

  但住了半個月,張女士忍不住對丈夫抱怨,自從搬入婆婆家,第二個禮拜開始,婆婆就開始問她:有沒有在外面租到房子?什麼時候搬出去?水電費怎麼分攤?讓張女士想不通的是,婆婆所住獨棟屋有四層樓,布裡安是婆婆的獨子,如今失業在家,卻在這時候被婆婆下逐客令。這與華人觀念中鼓勵父母與子女同住,甚至巴不得兒子兒媳能常伴膝下、不惜拿出養老本貼子女的觀念迥然相異。

  但布裡安認為,寄居在母親家,打擾到老人的生活,的確不適合長住。兩個禮拜后找到租房,張女士夫婦就搬出婆婆家,布裡安還向母親支付了一個月的房租和水電費。

  2012年年初剛嫁為美國媳婦的王女士也很不習慣美國父母與子女之間過於涇渭分明的家庭關系。王女士和婆婆分別住在南、北加州,平日幾乎沒有“交鋒”機會。2012年感恩節王女士首次隨先生回公婆家過節4天,行前和婆婆通電話,婆婆兩次問起訂好酒店沒有,讓王女士覺得“怪怪的”,“只是三晚而已,不能在家裡住一下嗎”?

  到了北加,才發現與丈夫同父異母的兩位小姑,也全家在外住酒店。比照王女士婚前帶丈夫回國見家長,反差巨大,“家裡再擠也不會讓我們出去住酒店,還總嫌我們回家的時間太短”。

  華人父母幫子女看孩子,含飴弄孫,理所當然認為是晚年生活的一部分,但美國婆婆也不吃這一套。華人凱西與美國丈夫的第一個混血寶寶已經3歲,孩子從出生到成長,“婆婆完全指望不上,隻有我媽兩頭跑,幫我帶”。婆婆來看孫子,只是抱著擺弄幾分鐘,夸兩句“你真可愛”,就放下孩子,自忙自事。

  最讓凱西耿耿於懷的是,2011年因工作需要,到佛州出差三天,自己的母親簽証到期,回中國,先生也正在日本公干,隻能請退休在家的婆婆照看,卻被婆婆一口拒絕,“孩子會吵到我睡覺,你可以帶他一起去”。這讓凱西氣不過,“好像不是她親孫子似的”。

  凱西與幾位嫁美國人的華人女友說起這些事,也有朋友抱怨在美國婆婆那裡經歷過類似遭遇,結婚紀念日想和先生重溫浪漫世界,但婆婆卻以約了人玩bingo,拒絕幫兒子兒媳照看孩子,最后隻能付給鄰居的女兒60元,請她幫忙看孩子,“美國這種家庭關系,至今看不懂”。

  語言溝通上的誤讀誤解,也容易使華人媳婦杠上美國婆婆。家住南灣的徐女士周末到婆婆家,婆媳一起包裝聖誕禮物。婆婆包到一個玩具時,將標簽翻過來看,忽然對徐女士說,“噢,中國制造”。

  徐女士以為婆婆意指中國制造廉價、質量差,立即反駁“沒人強迫你買中國制造,你可以買美國制造”。婆婆愣了一下,馬上解釋自己只是開個玩笑。吃飯時,婆婆再次向徐女士重申自己的話僅僅是玩笑話,不要過於嚴肅,但整晚家庭聚會的氣氛難免冷場。

  2012年10月喜得混血小龍女的華人媳婦茉莉也險些因語言誤會,引發婆媳大戰。茉莉說,婆婆來看孫女,就自稱“mama”,茉莉聽見后強烈抗議“是grandma,我才是mama”。美國婆婆卻堅持“mama”的確是對“grandma”的親密稱呼,婆媳間當即鬧得有點不愉快。茉莉到網上一查,果然“mama”是部分美國人用於稱呼祖母的昵稱,立即去向婆婆道歉。

分享到:

(責編:王棟)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