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又稱裝備工業,主要是指為滿足國民經濟各部門發展和國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種技術裝備的產業總稱。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其產品范圍包括7個大類185個小類。
重大技術裝備是指裝備制造業中技術難度大、成套性強,對國民經濟具有重大意義、對國計民生具有重大影響,需要組織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才能完成的重大成套技術裝備。
一、裝備制造業的特點
1、裝備制造業范圍廣,門類多,技術含量高,與其他的產業關聯度大,帶動性強 。
2、裝備制造業是高就業、節省能(資)源、高附加值產業 。
3、裝備制造業是事關國家經濟安全及綜合國力的戰略性產業
4、裝備制造業呈現出全球化的發展現狀
二.中國裝備制造業目前的困境和主要問題
1.利潤水平低
對於中國機械工業而言,抵御風險能力薄弱的症結仍在於尚未改變粗放發展模式,突出表現為當前機械工業流動資產年周轉次數僅兩次,而庫存率卻達20%左右,銷售利潤率也僅有5%左右,低於美國、日本、德國的水平。
2. 基礎設備大多依賴進口
由於裝備制造業的落后,近些年我國進口的各種基礎設備價額大致佔我國進口總額的50%,設備投資的2/3依賴進口。
3. 創造能力弱
由於現階段我國的裝備制造業還基本處於全球產業鏈的末端環節,利潤率較低,缺乏足夠資金投入研發,以至於某些行業和企業陷入了低成本競爭與產品質量缺乏競爭力的惡性循環。當前,世界制造業的發展呈現出四大趨勢:綠色制造業、極端制造業、制造業與高新技術廣泛融合以及信息技術融入傳統制造業。而我國在這些領域還遠遠落后。
4. 缺乏自主品牌
據不完全統計,世界裝備制造業中90%的知名商標所有權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而由於缺乏商標支撐,特別是缺少一批能與國外知名商標相抗衡、具有一定市場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的自主商標,我國裝備制造業至今依然處於國際產業鏈的低端,裝備制造業出口商品的80%-90%是貼牌加工。
三、 中國裝備制造業發展改革的基本方向
1、促進裝備制造業產品升級
我國裝備制造業應苦練內功 ,加快自主創新,以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來應對裝備制造業困局。
2、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我國裝備制造業在制造能力和產品研發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縮小。目前已經形成了門類齊全並具有相當規模和水平的制造和研發體系,制造規模居世界第4位。但我國裝備制造業仍面臨基礎技術、基礎材料發展滯后、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研發投入偏低、新產品市場准入難等制約瓶頸。工業設計實際上是工業創新的靈魂,而中國工業設計還相對薄弱。
3、大力發展內需市場
加速裝備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有利於化解金融危機造成的不利影響,並促進我國從裝備制造業大國向裝備制造業強國轉變。今后,我國將加快實施在建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在推進這些重點工程建設時, 應進一步加大採購國產裝備的比重。
4、加強財政支持力度
運用出口退稅、外貿發展基金、財政貼息等政策措施,支持擁有自主品牌、核心技術的裝備制造業產品出口,以保持重大技術裝備出口穩定增長。
5、發展裝備制造服務業
現代制造服務業屬於生產性服務業,增值服務是其重要內容,開展增值服務是機械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6、組建大企業集團,調整企業組織結構
裝備制造業基本上屬於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從規模經濟理論的角度看,行業的發展是需要規模的,沒有規模就沒有競爭力,沒有規模就沒有利潤。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大企業集團的主要途徑應該是通過資本的流動和重組,逐步解決國有經濟布局過散、戰線過長的狀況,使國有資產從分散的中小企業向大型企業和特大企業集團集中,從低效的弱勢企業向具有優勢的龍頭企業集中,力爭在重組中培育和發展壯大一批具有相當競爭力的世界級大公司、大集團。
(作者系歐美同學會企業家聯誼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企業海外投資與金融風險研究中心主任)
鄧 旭,先后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獲經濟學碩士、經濟學博士學位和金融學博士后証書。研究員(教授)、高級經濟師、高級經營師。
曾任國家經貿委、國務院國資委直屬大型企業總經理、黨委書記,中央部委駐香港中資企業董事長,北京大學金融與証券研究中心研究員等職務。
現任歐美同學會企業家聯誼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企業海外投資與金融風險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