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5日電 14日在北京閉幕的中共十八大選舉產生了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和新一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海外媒體對此非常關注,普遍看好中共新一代領導集體。有評論認為,他們年富力強,具有很高的知識水平和深厚的專業背景,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國在新一屆領導集體的帶領下將再創輝煌。
新中委擁有豐富基層經驗 凸顯“五湖四海”原則
香港中通社文章稱,14日閉幕的中共十八大選舉出了新一屆中央委員會。上屆(十七屆)政治局委員中的習近平、李克強、王岐山、劉雲山、劉延東、李源潮、汪洋、張高麗、張德江、俞正聲當選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數據顯示,上述10人的背景和經歷不盡相同,可謂是來自“五湖四海”。他們無疑會在未來的中國政治生活中擔任重要角色。
文章稱,此次中共十八大報告在談及用人制度時,在特別強調要選用德才兼備、注重實績、群眾公認等標准的同時,還新增了“五湖四海、任人唯賢”這一原則。此次黨代會后,省部級崗位會有一些人事調整,涉及中央部委和地方黨政高層。“五湖四海”的用人原則亦將被再次強調。
香港《文匯報》文章稱,一批德才兼備、年富力強的領導干部進入中央委員會,同時一批擔任重要職務的領導退出了中央委員會,新的領導人大多出生於新中國成立之后,擁有豐富的基層領導經驗,具有很高的知識水平和深厚的專業背景,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國在新一屆領導集體的帶領下將再創輝煌。
“50后”成政壇主力 “60后”登上核心舞台
香港《文匯報》文章《新中委亮相 “50后”成中國政壇主力》稱,中共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昨天產生,中共中央領導集體順利實現新老交替。研究他們的履歷可以發現,新一屆中央委員以更年輕、代表性更廣泛、更富活力的姿態亮相。值得注意的是,年富力強的“50后”佔205人中委名單近八成,成為中國政壇主體力量﹔與此同時,“60后”少壯派政治新星也以強勁的姿態登上中國核心政治舞台。
文章稱,新一屆中央委員會的規模比十七屆略為擴大。從中委組成人員看,他們的主體為省部級和大軍區級以上領導骨干,也有部分地市級領導干部以及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國家級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主要負責人,以及一定數量的多領域專家學者和來自基層的精英代表,代表性更廣泛。
多位新擢升將領入選 軍隊中委佔兩成
香港《文匯報》文章《多位新近擢升將領入選中委》稱,新一屆中央委員會中將星閃耀,多位在最近一輪高級將領調整中獲得擢升的軍隊核心高層和大軍區正職,當選十八屆中央委員。剛剛履新的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許其亮,總參謀長房峰輝、總政治部主任張陽、總后勤部部長趙克石、總裝備部部長張又俠,空軍司令員馬曉天、空軍政委田修思、二炮司令員魏鳳和均當選新一屆中央委員。
香港《大公報》文章《戎裝中委佔兩成》稱,十八屆中央委員會有41人來自解放軍和武警部隊,與上屆持平,在205名中央委員中佔兩成。除接近退役年齡的將領外,四總部、七大軍區、各軍種大軍區正職高級將領均躋身中央委員會。
領導層實現制度化更替 黨內民主進一步成熟
香港《文匯報》文章稱,中國領導層已實現平穩有序、制度化的新老替換,意味著中共黨內民主的進一步成熟,為國家長遠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香港《大公報》文章《制度化的進程》稱,十八大上人事交接的順利進行,標志著中央最高領導人的新老交替已經步入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軌道。這對於推進中國民主政治進程,具有符號性的意義。和平的權力交接是衡量一個國家政治文明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指標。
文章稱,權力更替制度化,意味著新領導人產生的方式程序化,這有利於凝聚黨內共識。十八大上的民主選舉,建立並穩固了新老交替的制度,形成共信共守的政治傳統,彰顯出中國領導人的非凡勇氣、開闊胸懷和深遠韜略,也展現了中國政治改革和發展過程中的制度創新。
新加坡《聯合早報》文章稱,中共新一屆中央委員在十八大閉幕式上選舉產生,選舉差額比例証實為9.3%,比2007年十七屆中央委員選舉高出一個百分點。差額選舉制造黨內競爭,因此差額比例是否提升,被視為是中共黨內民主發展的重要觀察指標。
國際社會看好新領導集體 稱十八大將影響世界格局
香港《文匯報》文章稱,國際社會積極評價這次歷史性盛會,認為十八大確定的各項重大方針,為中國未來發展指明方向,對世界和平產生重大影響。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哈佛大學客座教授塞爾吉指出,中國是對世界前景至關重要的國家,預計十年后將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新一代領導人與西方有更多直面接觸,思維可能更開放,溝通障礙會減少。
《洛杉磯時報》指出,十八大女性代表達521人,較上屆增加76人。報道引述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主席陳至立指出,女性代表增多,顯示現時中共愈來愈重視女性黨員,証明女性政治參與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