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王肖影出國之路相比,鄭建茂更為艱難。1995年10月初一個清冷之夜,19歲的鄭建茂離開家鄉浙江青田,踏上偷渡之路。
他乘火車先從上海到哈爾濱,再換乘國際列車穿過西伯利亞,經莫斯科進入烏克蘭,在基輔潛伏2個星期后,進入匈牙利。一路上,蛇頭帶他趟過第聶伯河、德涅斯河,翻過冷杉覆蓋的克喀爾巴阡山,橫穿斯洛文尼亞,12月13日進入意大利邊境城市烏迪內,這是青田人通往富裕西歐的第一站,之后輾轉抵達馬德裡。
秘密路線入歐
移民海外的渠道有家庭團聚、勞務輸出、出國留學、第三國簽証、私買公走等形式。公開資料顯示:改革開放后的第一個10年,即1979—1988年,縣內批准出國、領取護照的便達16206人。1991—2000年,共批准出國117476人,2000年高達29980人,創歷史新高。
但這依舊滿足不了青田人的需要。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夏鳳珍認為,浙江南部至少有60%的人是通過非法途徑出國,有的鄉鎮中90%的人是偷渡出去的。據報道,進入歐洲的秘密路線有多條:南線經雲南、泰國、尼泊爾、中東到南歐﹔東線經南美轉道西班牙進入南歐﹔北線由俄羅斯、烏克蘭、意大利進入南歐。
他們大多數人的出國軌跡是:先是風餐露宿、偷渡國境,在歐洲地下工廠充當廉價勞工,進而借助“中國制造”優勢開始經營,形成了一支獨立的經濟力量。
“一個人出國,大約就要花10萬元左右的中介費用,到國外后,再花3到5年的時間來把這筆錢還清”,知情者說,“他們之所以願意花這麼多的費用,主要是巨大的打工收入刺激,當時在國內每月不到200元的薪水,到了西班牙,可以拿大約2000元的月薪。當然,大多是通過親戚相互帶出去的,這種肯定就不收錢。”
目前有8萬左右青田人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自治大學的Irene從事跨國移民研究,她認為青田人是典型的經濟移民。“西班牙的青田人並不是從中國直接過來的,他們把歐洲看成一個整體,在歐盟范圍內尋找機會,逗留時間長短取決於那裡是否有發財的機會。”Irene說,“他們不是單向的移動,哪裡有機會就去哪裡,他們是網狀的,有不同的結點,很多青田人在南歐有生意,在法國的馬賽、意大利的米蘭都保持著游動的狀態。”
商業文化融合
“在商業文化上,他們一改中國傳統式的家族經營,開始雇佣鄉鄰,為家鄉的待業青年提供新的就業機會。在資金不足的情形下,開始嘗試合資或股份制的經營模式,部分實行現代的管理與投資(入股分紅)分開的經營模式。有的大企業成立了董事會以制定重大的商業決策”,浙江師范大學華僑華人研究中心郭劍波分析認為,僑商的經營管理模式正日益趨向正規化、國際化。僑商克勤克儉、步步為營的傳統經營理念融入了西方商業經營的風險意識和先進的管理體制,更使得一部分僑商成為富甲一方的商業巨子,成為西方商業文化理念與中國傳統商業文化理念嫁接出來的精英。
郭劍波認為,華人餐館的增多,導致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一些華僑堅持實用的經營理念,在西方商業經營模式的沖擊和影響下,積極學習西方之長,打造出一種中西合璧的經營模式。他們走出唐人街大辦餐館,一改中國傳統的家族式經營策略,開始通過融資協作擴大規模,轉向股份制經營,商業投資的風險意識和魄力明顯增強。如青田旅德僑領孫煥然在萊茵河上開設了全歐洲最有特色的豪華型水上餐廳,餐廳建在一艘古色古香的中國式畫舫上,命名為“海洋城市”。
在義烏小商品市場,就有不少從事國際貿易的青田華僑。在羅馬尼亞、烏克蘭、希臘等國,青田籍批發商獨樹一幟。據不完全統計,海外青田人擁有全球注冊的服裝、襪子、電子等品牌超過100個,在浙江、福建、廣東定點制作,或在德國、瑞士、意大利等國制作,每年從中國出口額達100多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