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華人>>全球華媒聯播

改革是“中國道路”的精髓

2012年11月13日08:10    來源:海外網        字號:

中共十八大召開數日,看點很多。“道路”與“改革”在眾多關鍵詞中獨領風騷。胡錦濤的報告與分組熱議都從各個角度聚焦這兩個對中國未來影響最深遠的觀念。這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又是一個有機統一體。回顧中國三十多年來各階段的成長歷史就會知道,沒有不改革的中國道路,也沒有無旗幟無路線的改革。

三十多年來,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功讓世界驚羨。其本質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在中國道路上的中國式改革。一個個“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一個個審時度勢的改革,一個個漸進改良式的改革,乃至一個個“他山之石”攻出之“玉”的改革,形成了中國路線的核心價值。中國道路的精髓就是改革。中國的改革從未停止過,也因此形成了“中國道路”。這正是無一屆黨代會不聚焦改革的根本原因。

會前,中共高層都在談改革﹔官方與民間媒體在議改革﹔專家學者在釋改革﹔社會各個階層都在挺改革。只是這些改革,也打上了中國特色的烙印而已。中國式改革有如下特質:

首先,“改革”是漸進式的改良,而非突變式的“革命”。中國的改革,充分汲取了自身與外界的經驗教訓。改革可以實現社會和解與進步,而革命往往帶來破壞與動蕩。當今世界各種名目的革命,都不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同義語﹔而這也正是中國因改革深入人心而難以發生革命的深層原因。

其次,“改革”是與時俱進的,不能停滯也不能激進。即中國文化的“過猶不及”。今天在中國實現的農民告別“皇糧”國稅,享有社會保障的改革,放在三十年前就會因激進而難以實施。同樣,十年前無法進行的改革,現在時機成熟了,若不改則屬僵化,也違背了“與時俱進”中國特色。

第三,中國三十年改革,不管姓社姓資。比如中國勞工法改革,最低工資改革,社保改革就是借鑒西方經驗的產物。這些本姓“西”的改革,都在中國道路上實現了。

鄧小平在新中國的發展史上,以先對改革之倡導,再對改革之堅持,為后人鋪開了一條廣袤的“中國道路”。而今天的執政黨人,繼承鄧公衣缽,這條中國之路上,以“科學發展”為綱領,以改革開放為行動,極大豐富了未來“中國道路”的內涵。十八大奏出的改革強音將是未來十年“中國道路”繼續通向輝煌的保障。海外華僑華人對未來中國的改革之路,充滿期待與信心。

分享到:

(責編:王棟、孟穎)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