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華人>>聚焦僑界

祖孫兩代潮籍鄉親不一樣的回鄉之路

2012年11月05日15:33    來源:中國新聞社        字號:
摘要:近日,僑居泰國、馬來西亞的汕頭籍謝氏宗親一行約150人回到家鄉懇親祭祖。在此次回鄉懇親的馬來西亞鄉親中,65歲的王巧月和她7歲的小孫子謝佳宏很引人注目,這一老一少一路上說說笑笑、走走看看,卻用自身經歷譜寫了不一樣的回鄉之路。

中新社汕頭11月5日電 題:祖孫兩代潮籍鄉親的回鄉路

作者 李怡青 陳妍

近日,僑居泰國、馬來西亞的汕頭籍謝氏宗親一行約150人回到家鄉懇親祭祖。在此次回鄉懇親的馬來西亞鄉親中,65歲的王巧月和她7歲的小孫子謝佳宏很引人注目,這一老一少一路上說說笑笑、走走看看,卻用自身經歷譜寫了不一樣的回鄉之路。

記者5日見到了祖孫倆。王巧月是馬來西亞潮籍華僑第二代,雖然在馬來西亞出生,但依然說著一口純正的潮汕話。她告訴記者,兒時生活在馬來西亞一個小漁村,那裡都是和她的父親一起從汕頭市澄海外砂、新溪漂洋過海去到馬來西亞的鄉親,所以她從小就在潮汕話的環境下長大,受的教育也是傳統的潮汕家庭教育。

盡管如此,潮汕大地對於當時的王巧月依然是一個“謎”,她曾不止一次地問過父母,家鄉是什麼樣子的,盼望親眼看看父輩生活過的地方。中國改革開放后,王巧月的夢想終於成真,得以親自踏上故鄉的土地,見到那些從未見過面的同族宗親。

上世紀30年代,潮汕地區一大批村民為了生存,飄洋過海到南洋(即東南亞)一帶謀生。幾十年來,在外謝氏鄉親依然心牽家鄉,特別是中國內地改革開放后,他們每年都派出代表返鄉參加農歷9月15日舉行的謝氏大型祭祖活動。

王巧月說,她已經連續9年回家鄉祭祖探親,這裡人熱情、好客,雖然隔著萬水千山,但見面后總是特別親切,沒有一點隔閡。

和奶奶不同,作為旅馬潮籍鄉親的第四代,小佳宏從小接受的是英式教育,在外講的是英語和馬來語。雖然隻要是在家裡,奶奶一定跟他講潮汕話、給他講潮汕小故事,但對於7歲的謝佳宏來說,回鄉的感覺就是從吉隆坡坐飛機到廣州再轉揭陽潮汕機場而已。

這是小佳宏第一次回到故鄉,他對於家鄉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在車上他還拿著平板電腦在玩,和記者說著他那夾雜著英語的潮汕話,但他一下車就被鄉村的景色吸引,掙脫奶奶的手就自個兒玩去了。

看著孫子玩耍的背影,王巧月不無感慨地說,這一代人趕上好時候了,隨著中國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汕頭經濟社會的發展迅猛,海外鄉親的回鄉路越來越簡便快捷了。而中國的繁榮發展不僅讓他們這些老華僑感到高興和自豪,同時也為新一代旅外華僑提供了無限商機。

王巧月說,她今年已經65歲了,要趁著還能走動帶年輕一輩多回來,讓他們知道這裡是他們祖輩生活的地方,是他們永遠的根。等到她這一代人走不動了,還有年輕一代接她們的班,和家鄉的情誼就永遠不會斷。

分享到:

(責編:王棟)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