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献艺总统18次获格莱美 马友友是如何做到的

2017-01-22 10:56:15来源:中国侨网
字号:

中国侨网1月22日电 近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

小侨注意到出席活动的,还有一位华裔艺术家——世界著名大提琴艺术家马友友。

2008年时,马友友就曾获得世界经济论坛颁发的“水晶奖”,以表彰他对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2016年时,马友友进入达沃斯管理委员会,并且是第一位艺术家成员。

他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音乐神童

马友友出生于音乐家庭,父亲马孝骏为音乐教育学博士;母亲卢雅文则是声乐歌手。

马友友幼时与家人合影。左一为马友友叔叔,中为马友友母亲,右一为马友友父亲。

马友友幼时与家人合影。左一为马友友叔叔,中为马友友母亲,右一为马友友父亲。

3岁起,马友友随父亲练琴,先是小提琴,而后中提琴;4岁开始学大提琴与钢琴。 5岁时,马友友在巴黎大学首次举办演奏会,并一举成名。

后来,他随家人移居美国。7岁的马友友和姐姐马友乘一起在肯尼迪中心舞台上,用音乐征服了现场5000多名观众,其中还包括肯尼迪总统和夫人。

退学茱莉亚学院

9岁时,马友友便已经同许多名家合作演出过,出了个人专辑,上了畅销排行榜。

随后,马友友进入茱莉亚学院(Juilliard School),在大提琴家雷奥纳多·罗斯(Leonard Rose)门下进行专业的音乐学习。

所有人都认为马友友的前途无限光明。但青春期的马友友也很叛逆,蓄起披肩发、开始旷课、抽烟、酗酒……17岁时,马友友决定辍学。

院长握着他的手不解地问:“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音乐理想?”马友友回答很简单:“我觉得现在自己没有资格继续做一名音乐人,我迷失了太久了。”

这次,他选择了哈佛大学的人类学继续学习。

为恋人重拾琴弓

已经放弃大提琴快4年了,但马友友为了自己的初恋——吉尔,在哈佛大学小礼堂举办了一场独奏音乐会。演奏的越南民歌《湄公河春望》和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依的《悲惨世界》震撼了在场的上万人。

这一天,马友友觉得遗失已久的音乐与爱情都回到了身边。1978年,马友友与吉尔结婚。他评价两人关系:“我们是大提琴上的弦和弓,谁离开谁都不是琴,都不成音乐”。

重拾琴弓的马友友逐渐成名。在妻子吉尔的建议下,马友友尝试非洲音乐元素,全新创作的专辑《Meyer》获得格莱美大奖。同年,马友友的4张新专辑全部进入世界古典音乐排行榜。其中《巴赫灵感》更被誉为二十世纪古典音乐的伟大改革。

音乐“独行者”

马友友把世界各地的民乐、通俗乐等都融入了作品创作之中。但这种做法触怒了严肃音乐界的保守派。

1992年,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还宣布取消了与马友友签订的演出合约。马友友的恩师,他最依赖和崇敬的指挥家斯坦恩也拒绝与他同台演出。

1998年,马友友筹划了“丝路计划”,以古代丝绸之路横跨欧亚作为文化、艺术、人文交流的桥梁为理念,组成了“丝路合奏团”,融合东西方,不同的乐器、音乐及文化元素。

1999年,酝酿了10年之久的《情迷巴西》专辑终于问世,第12次收获格莱美大奖。2000年,为电影《卧虎藏龙》演奏主题曲,斩获奥斯卡最佳音乐奖。

迫于公众与媒体的舆论压力,2004年维也纳国家剧院再次向马友友发出邀请。

跨文化之旅

如果只用大提琴演奏家来定义马友友,就显得十分苍白。他还致力于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006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任命马友友为联合国和平使者。因其一直不断地努力促进年轻听众了解音乐,并在年轻人当中推动集体价值观。

2011年,马友友获得美国最高平民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与他一同分享这一殊荣的还有德国总理默克尔、美国前总统老布什、“股神”巴菲特等其他十四人。

在授勋仪式上,奥巴马称马友友是自己“见过的最快乐和最丰富的人。”“尽管马友友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大提琴家,但比他对音乐的热情更伟大的是他对公众的热情,我能证明这一点。”

2016年4月马友友发布专辑《Sing Me Home》。马友友与丝绸之路合奏团等音乐合作伙伴,分别以独特且不同的文化背景,去探索对自己而言“家”的意义。

马友友认为“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加深了解,才能在个性和差异之中,找到人类音乐的共性和记忆,这样才能用音乐讲好中国自己的故事。”

马友友乐迷千千万,但是这个你肯定认识——乔布斯。

乔布斯曾称赞马友友的演奏:“你的演奏是我听过的最棒的,有如上帝驾临,因为我不相信一个凡人能做到这样。”

乔布斯确诊癌症后,亲自邀请马友友在他的葬礼上演奏。最后,在斯坦福大学教堂的乔布斯追悼会上,马友友演奏了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责编:樊小菲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