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卖1千多碗重庆小面 俩80后英国办中国美食节

2017-12-21 13:22:39来源:海外网
字号:

海外网12月21日电 一个是注重细节的设计男,一个性格豪爽的理工女,两个80后为了推广中国美食在英国创办了第一个 “中国美食节”。

四川火锅、重庆小面、上海生煎包、粤式流沙包、陕西肉夹馍…… 每年三天,伦敦塔桥边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体验地道的“中国味”。

“创办自己的美食节”

44.jpg

伦敦塔桥下的美食节现场。图片来源:华加HuaPlusTV视频截图

见到汤子慕和唐诗是在今年的的中国美食节前夕,两人正在紧张忙碌的与商家、合作方、嘉宾等确认着最后的细节。

这是伦敦中国美食节举办的第三年,尽管依旧无法实现盈余,但看着越来越高品质的合作放和越来越多外国游客的赞赏,唐诗和汤子慕却是充满了希望。这不仅是他们对创业梦想的奋斗,也是对中国美食的信心。

3年前,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平面设计专业的汤子幕是伦敦大大小小各种美食节上的常客,韩国的、日本的、印度的、西班牙的、意大利的……

吃了一圈之后的汤子慕却觉得隐隐的失落,因为看着别的国家的美食都站到世界的舞台上展示,而中国饮食文化却很少得到宣介。这也让汤子慕产生了自己办一个中国美食节的想法。

也是那个时候,汤子慕碰到了他的合作伙伴唐诗,一个从小吃遍“满汉全席”正在经营自己美食博客的资深老饕。

唐诗的父亲是重庆美食家,她从小随父亲到处品尝美食。虽然大学学化工专业,但研究生的时候选择的课题实验却是“如何通过调节成分比例让黄油和冰激凌的保质期更长”。

对美食的追求和热爱早已潜移默化深入了唐诗的灵魂,于是办“中国美食节”的想法让两人一拍即合。

“别人说不行,我就非得做”

他们开始企划、筹资、招商,靠着一腔热情,唐诗和汤子慕开始了“吃货”的创业。但真的开始去做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完全没有那么简单。

年纪轻轻从来没有餐饮从业经历,没有自己的餐厅,也没有相关背景的唐诗和汤子慕受到了各种质疑。不断传来的负面消息一度导致唐诗精神崩溃,吃不下睡不着。

但困难并有让两人退缩,在数不清的拒绝中,凭着坚持,第一届“英国中国美食节”于 2015年9月在伦敦泰晤士河南岸开幕。当时有20多家中餐馆在现场销售拿手菜品。

“我们一个是重庆人,一个是湖南人,就很倔强,憋着一股气,一股傲劲儿,别人说不行,我就非要做给你看。就喜欢打脸。”汤子慕说。

因为英国的中餐没有国内的地道,为了让美食节的游客吃到地道的中餐,他们从第一年开始就尽量邀请国内的餐饮商家来参展。第一年的时候,唐诗从自己的家乡重庆找来卖小面的商家合作。

45.gif

美食节备受游客喜欢的重庆小面。图片来源:华加HuaPlusTV视频截图

结果没想到一炮而红,3天的活动卖了1000多碗,销售额将近10万人民币!当时重庆小面在伦敦大受欢迎的消息也被时任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洪婷娜得知,离任的时候还专门请那个小面师傅到重庆的英国领事馆做了一顿送行面。

如今说起来唐诗依旧掩不住兴奋,家乡的美食受到世界各地食客的欢迎也鼓舞着她把这个事业进行下去。他们相信在伦敦这样一个世界性都市,“中国美食节”这个品牌早晚能打响,赞助商也会越来越多。已有几家国内餐饮企业找过他们,要通过美食节试水英国市场。

“创业是一个不停尝试的过程”

因为美食节对公众免费开放,启动资金主要靠餐饮企业摊位费,首届美食节虽然在3天内吸引了3万食客,却是依然搭进去不少钱。但他们并没有气馁,第二年决定接着干,并且将美食节举办地从泰晤士河南岸移到伦敦地标建筑塔桥下。

除了地道的食物,他们也邀请在英国主流社会受欢迎的中餐厨师到美食节现场来展示中餐厨艺,教美食节现场的游客制作美食。从在英国社交媒体上教做中餐的网红“饺子姐妹”,到曾为英国首相掌勺的英国“中餐姐妹花”。

46.gif

美食节请来明星厨师现场展示教学。图片来源:华加HuaPlusTV视频截图

今年第三届中国美食节上,他们终于请来了在英国美食届最活跃的明星厨师,“锅学院”(School of Wok)的创办人彭永浩。

“我们第一年就去请他,当时回复是他觉得,因为他在英国的主流社会是很有影响力的明星中餐厨师。从他的名誉来讲,他去参加一个从来没有举办过的活动,会考虑自己的品牌形象是不是匹配。第二年也没有成功,今年三顾茅庐,终于请到了。创业就是一个不停的去尝试的过程,也说明我们的美食节在逐渐的受到认可。”唐诗坚定的说。

对于他们的坚持,彭永浩在美食节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让他觉得很感动,而且这个处处体现着中国文化、中国传统、地道中国食物的美食节,正是他心中一个中国美食节当有的样子。

“要把八大菜系都让外国人尝到”

每年三天的活动,汤子慕和唐诗需要用大半年来准备,塔桥边场地难租,他们也要提前半年就要定下来的。以前只有负责品尝美食的两人,现在要负责控制现场有几个帐篷,几个炉灶,商家安保,食品卫生……资金不充裕很多工作都要亲力亲为,这给两个创业者带来不小压力。

性格互补的两人在合作中也少不了摩擦,他们也开始在“美食节现场是否要做中国文化展示”“是否要花钱搭一个巨龙雕塑”等问题上意见不合,为“追求完美”还是“控制成本”而争吵。用唐诗的话说:“作为商业合作伙伴,两人意见不合的时候太多了,相爱相杀,看到成果会想抱着哭,吵架的时候会吵到手机扔碎。每次吵完,又总是咬咬牙,互相支持着继续干。”

尽管第三年依旧以亏损告终,但越挫越勇的唐诗和汤子慕却是不后悔当初的选择。“我有想过我如果拿这么多钱去投别的项目可能会没有亏损的这么多,会有更好的效果,但是我也没有后悔,因为我们有情怀在,可能比经济利益更重要。我不能说整个推广中餐的责任我就能完成,我们两个人做不到。中餐那么大,我们可能是有冲劲儿,但还是需要大家一起来做。”汤子慕说。

三年的摸索尝试,坚持着一颗“吃货心”的唐诗和汤子慕的终于把中国美食节逐渐推向正轨。但站在伦敦这个世界文化融合的舞台上,中国美食节才算刚刚起步,离他们要把“八大菜系”都带到这里的终极梦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忙碌的间隙穿梭在美食节的人群里,听到外国游客打电话向朋友推荐这个可以品尝中国菜的活动,这让他们因忙碌而沉重的脚步轻松些许。(欧洲时报

责编:樊小菲、李瑞辰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