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建筑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海天堂构“是宫非宫,亦殿非殿”,被誉为“厦门装饰风格”。
“西班牙的头上”戴了顶“越南款的法国帽子”,黄荣远堂成为多元风格的融合典范。
有人说,无论是身置其中从各个细节感受它,还是身置其外从海陆空三方遥瞰它;无论是第一次登临它,还是最后一次告别它,鼓浪屿——这个中国最美的地方,第一个给你造成强烈视觉冲击的最美影像是建筑,最后一个留在你心目中的最美印象还是建筑。
12月2日,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在安徽池州发布,全国100个建筑遗产项目入选,鼓浪屿近现代建筑群榜上有名。加上去年公布的厦门大学旧址、集美学村等两个首批名单,厦门已有三处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是根据时间阶段划分的建筑遗产集合,包括了20世纪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不同类型的建筑遗产。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经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97位顾问专家委员严格推荐把关,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发布。
“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遍及中国25个省(市、自治区),凸显了中国优秀传统建筑风格与形式。与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相比,第二批在文化教育类、工业遗产类、居住类、建筑群等方面均有所增加。“20世纪是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这些优秀建筑既是精彩的作品,也是重要的国家与城市记忆。”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会长金磊如是表示。
鼓浪屿近现代建筑群,由菽庄花园、美国领事馆旧址、日本领事馆旧址、天主堂、海天堂构、黄荣远堂等数十座建筑组成,有古罗马风格及至现代风格,被喻为“建筑博物馆”,其中仅“国保”单位的建筑就有30座。这些建筑以华侨建筑居多,既有纯西式建筑,也有东南亚殖民地建筑风格,更有将东南亚跟闽南本土元素混合形成的一种全新风格——厦门装饰风格。
“鼓浪屿近代建筑浓缩了鼓浪屿近现代的发展史,是研究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研究我国近现代建筑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号称鼓浪屿“活百科”的文史民俗研究者吴永奇说,鼓浪屿的建筑特色和风格体现了中国、东南亚和欧洲建筑和文化价值观的多元交融,让人从建筑本身就感觉得到多种文化体系的融合,“就此而言,鼓浪屿近现代建筑群犹如中国近代史微缩版的文化视窗,见证了亚洲全球化早期各种价值观念在这座小岛交汇、碰撞和融合的过程”。
穿“西装”戴“中式帽”——
海天堂构:中西混搭的装饰风格
步入福建路38号,一座颇具气派的中国式门楼呈现在眼前,门匾上写着饱满厚重的四个大字:海天堂构。何为海天堂构?堂构即房子的意思,以海天为房子,建造者想表达出此建筑雄浑大气的格调。
如果说鼓浪屿是中西合璧建筑的天堂,那么这个天堂里最璀璨的明珠之一,当属海天堂构,吴永奇称之为鼓浪屿上的“乔家大院”,“堪称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典范之作”。
占地6500平方米的“海天堂构”其实是由5幢3层式的楼房组成的建筑群,而这5幢建筑又以中楼为中心,呈轴对称样式分布。一条中轴线贯穿整个广场和建筑群,无不体现着中式建筑风格的文化特征。环顾过去,整个建筑群雄伟气派。
五幢建筑风格各异,且各具中西建筑的艺术特质与风格。但纵观整个海天堂构的整体构造,无不透露着中西合璧的特色:整体风格呈仿古大屋顶宫殿式,而平面布局却是海外舶来的周边外廊式风格,但内部又是中式的,传统的中轴对称格局。
有意思的是,五幢建筑同处一院,却并不同属。海天堂构是由菲律宾华侨黄秀烺和黄念忆于1920年到1930年间共同建成的宅园,其中,中楼与前方左右两幢为黄秀烺所属,中楼左右两幢则为他的同乡好友黄念忆所有属。如此罕见布局,足见当年两位同乡好友的兄弟情谊有多么深厚。
据吴永奇介绍,海天堂构庭院的前身是鼓浪屿上的洋人俱乐部,建成于1876年。上世纪20年代,辛苦打拼20年成为富豪的晋江籍菲律宾华侨黄秀烺买下这里后,按照英国人提供的俱乐部的图纸,在原建筑的右边又重新建了一座。“这完全是按照中国建筑讲究对称的原理来设计的。”吴永奇说,后来黄秀烺又以两座建筑的中间位置为中轴线,分别在两端和中间位置建了三栋别墅,海天堂构也就成为了今天鼓浪屿上唯一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建造的别墅建筑群。
五幢别墅中,尤以中楼最有个性。建筑外围环绕的外廊,廊柱不仅为方形,还清一色用清水红砖顺砌,白灰勾缝,透露出古希腊柱式的优雅高贵;而正厅则由四个垂柱花篮与栏杆上的花盆上下对应,特别是以斗拱装饰走廊外沿,显得格外稳重。整座建筑宫殿式的格局设计,在当时的鼓浪屿乃至中国都是首屈一指。
不过,中楼最为出彩的一笔,却是安在整座建筑之上的中式大歇山顶以及位于前方门廊顶上的小重檐四角攒尖式屋顶。它就像一个标志性的中式“大帽子”,扣在一座“西方身形”的建筑之上。而在海天堂构的建筑细部,更是有很多奇特的中西结合的折中主义创新:以混凝土来仿陶瓷、仿石、仿木,做出了很多传统上需要石木材质才能做出的透雕花构件,然后装饰在翼角、斗拱,甚至门楣、护栏等,中西杂糅中透出和谐的异样之美。“是宫非宫胜似宫,亦殿非殿赛过殿;不中不洋不寻常,中西结合更耐看。”前人的描述足以见得这座建筑在鼓浪屿是独一无二的。吴永奇则用“佛跳墙”来形容这种难以归类的混搭风格。
对于海天堂构将中国式屋顶盖于西洋建筑之上,外人有不同的解读。美国归正教牧师毕腓力认为,因为华侨在海外遭受欺凌,所以在建房屋时将中国式屋顶盖在西洋建筑之上,以此来舒畅饱受压抑的心情。而建筑学者们却认为,这是屋主对建筑的一种精神、心理以及实用及美观上的选择。
这座外观既像中式建筑又像西式建筑的别墅中楼,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吴永奇说,上世纪70年代,有日本建筑学专家到鼓浪屿来考察,看到这座建筑后,不知要把这一风格归到哪种建筑门类。“说它是西方建筑,但中国建筑风格突出;把它划为中式建筑,但建筑本身又有西式建筑的特征。最后,专家就将岛上这一类建筑都划归为厦门装饰风格。”吴永奇说,厦门装饰风格后来也被学界采纳,成为鼓浪屿申遗的一个重要特色。
“西班牙的头上”戴了顶“越南款的法国帽子”——
黄荣远堂:多元风格的融合典范
黄荣远堂位于鼓浪屿福建路32号,是一座三层高的主体建筑。建筑坐落在花岗岩砌筑带石栏杆的高台上,正立面入口处是高两层的半圆形平面“出龟”柱廊,由四根仿塔斯干式巨柱支撑,十分壮观。
“虽然是100多年前的老建筑,但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仍旧经久耐看。”吴永奇说,根据文史专家推算,这座建筑由晋江菲律宾华侨施光铭修建于上世纪初。
作为鼓浪屿华侨花园洋房建筑的优秀代表之一,除了建筑本身的壮观秀美外,黄荣远堂的独特性还在于其将西洋、中国,古典、现代等多元风格完美结合,堪称典范。
“这幢别墅的一二层有许多大小廊柱,用整条花岗岩琢成,是典型的西班牙风格。然而,第三层房做成了锯齿状,并且有很多的折回,目的就是要让房屋的天际线有纵深感,增强整座别墅的立体纵深效果。这种锯齿形的改造是明显的法国建筑风格。”在吴永奇的介绍中,这种多元结合变得生动起来。
原来,这座别墅后来由施家转让给了越南华侨黄仲训,当时作为法国殖民地的越南在建筑风格上受到法国影响。黄仲训在接手这座别墅后,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将两层的别墅加盖了第三层,打破了别墅原本的椭圆扇形造型,并在第三层的右手边上建起了一座越南风格明显的小凉亭。于是,建筑便呈现出“西班牙的头上”戴了顶“越南款的法国帽子”的特色。
“黄仲训在越南是房地产商,他开的公司就叫黄荣远地产公司,因为每个家族在当时都会有一个堂号,并且他的公司曾在这里办公了一段时间,索性这座别墅就被叫作了黄荣远堂。”吴永奇说。
建筑的南面是宽敞的庭院,院内是中西合璧的园林。黄仲训请人在庭院中央,挖出中轴对称、具有西方园林特征的双圆形嵌套形式的水池,与主体建筑轴线相对,水池正中放置了中国传统造园中常用的太湖石,位于院门与主体建筑之间,属于中国传统园林造景手法。庭院的西侧是人工堆砌的中式云墙假山,假山上建有休憩观景的两亭一榭,高地错落,曲径相通。
“庭院中挖出的‘凹坑’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凹坑,它的护栏全部都是西式风格,但在西式风格当中还有很多中国元素。站在高处看这个凹坑呈银锭形,被称作是聚宝盆。这个‘聚宝盆’的方形水池中蓄上水,里面会养上锦鲤,寓意财源滚滚、锦上添花。”在吴永奇看来,庭院的巧妙设计,正是用西方的建筑构件来表达中国传统的周易文化思想。
今年8月15日,我国首个国家级综合性唱片主题博物馆——中国唱片博物馆正式在黄荣远堂开馆,这座百年建筑被赋予了新的生机和使命。
“得不偿失”后的无悔坚守
褚家园:活态传承的老建筑样本
冬日的褚家园别院并不显得寂寥。庭院里草木依旧郁郁葱葱;三层的小洋楼笼罩在阳光里格外精致挺拔;和煦的暖风中,不时飘来阵阵咖啡香……
鼓浪屿中华路15号,是褚家园的所在地。上世纪30年代初,褚家园的主楼建成,之后,菲律宾归侨褚氏家族买下了这幢建筑,并陆续购置了旁边的院落。如今,这里修旧如旧,被改造成咖啡馆,由男主人谢绵聪和儿子谢立达管理,褚氏正是谢绵聪妻子的娘家。
如果说,最初的褚家园是祖辈们下南洋奋斗拼搏之后,落叶归根回到鼓浪屿的一处置业,那么现在的褚家园更像是承载了几代人记忆、寄托了新一辈人梦想的起航点。
2006年,为了让褚家园恢复往日的生机,谢绵聪和儿子谢立达开始了对褚家园的修缮。那时候,褚家园的建筑结构虽然保存完整,但一些细节装饰曾遭到破坏,更重要的是当年的雕花等手艺早已失传。
“修旧如旧,最大程度地恢复原貌。”抱着这样的想法,谢家父子开启了一段长期、艰苦的“修复战”。面对失传已久的装饰技艺,谢立达没有死心,他从惠安请了一批手艺较好的工人,让他们照着老照片一边摸索、一边一点一点修复;有人曾经提出要以每年180万元的租金,租下褚家园经营家庭旅馆并帮助修缮。可是,想到老房子的格局会被破坏,谢家父子最终谢绝了出租的提议……
2008年,褚家园最终修复完成,这个耗时两年的工程,投入超过了300万元,在当年足可在厦门购买4套房产。因此,这个修复的行为也被一些人称为“得不偿失”。
“我们也想过将房子改造成餐馆,可以挣更多钱,但是烟火气太足的餐馆对老建筑的保护不利。”在谢绵聪父子看来,有文化的咖啡馆才是鼓浪屿该有的样子,保护和传承将让人看到更美丽的鼓浪屿。
在鼓浪屿管委会副主任张顺彬的眼中,申遗成功后,活态传承鼓浪屿的历史文化将是一个更为深远而重要的课题,而这其中,作为鼓浪屿历史文化重要载体的老建筑的保护利用必不可少。面对商潮不为所动,这样的“固执”,就源自那份对故乡历史文化保护的执着与对记忆中美好家园的坚守。
责编:李瑞辰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