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人几乎不喝水?中国人怎么习惯没有水的日子

2017-10-30 14:21:48来源:海外网
字号:

28.jpg

埃及炎热干燥的气候可谓举世闻名。不论是1月还是7月,白天一出门,迎接你的必定是高悬空中的大太阳,还有扑面而来的热气。这让初到埃及的我很不习惯。

高温“烧烤”模式容易让人大量出汗,我逐渐养成“水不离身”的习惯,但凡出门,钱和手机都可以不带,一定要带水。

我一直觉得,无论是从逻辑还是从科学角度,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很快,埃及人就改变了我的看法……

“我们基本不喝水”

一天,我拿了一盒果汁到办公室,看到几位埃及雇员也在,就准备和大家分享。

我以为大家该准备好杯子等着倒果汁了,没想到雇员们纷纷面露难色。

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的工位上竟然都没有水杯!

当时我刚到埃及不久,对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还不很了解。我的第一反应是:“你们的杯子呢?”对方答:“没有(杯子)啊。”

耿直的我继续问:“那你们在这儿用什么喝水?”答:“基本不喝啊。”

这个回答虽不至于让我“颠覆三观”,但着实吃惊不小。

记忆中,我们学生时代每天上学的标配中会有一个水壶;工作后会在单位放至少一个水杯。平日出行,要么自带水,要么随时买。周围人也大抵如此。

随身带水,随时喝水已经成为一种惯性和本能。正所谓“手中有水,心中不慌”。

之后我默默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埃及员工们的确很少喝水。在水房,基本只能看到内派记者接水。偶有埃及员工光临,大多是为了冲茶或喝咖啡。

这在“嗜水如命”的我眼中,真是神一般的生存技能。

“你觉得我喝得够多了吗?”

不久,一位男雇员患了感冒。估计是跟中国人打交道多了,他对中国人爱喝水的特点有所了解。

就在我建议他吃药的时候,这哥们儿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开始翻箱倒柜,最后神奇地找到一个一次性水杯。

他举着杯子,有点得意地说:“听我的中国朋友说,感冒和咳嗽的时候,不需要吃药,只要多喝水,最好是多喝热水,身体就会恢复健康。”

不等我开口,他就转身到水房接了杯水,慢条斯理地喝起来。

大约两小时后,他再次接水回来,走到我身边,一脸期待地看着我问:“这杯喝完就是第三杯了,你觉得我喝得够多了吗?感冒是不是就快好了?”我看了看他杯中的水量,暗叹埃及人一定对“多喝水”的定义有什么误解。

我大致估算了一下,加上这杯,他两小时内总共喝了不到400毫升水,也就国内小号瓶装水一瓶的量。

我实话实说:“这可不能算多,在中国充其量也就是个正常水平。你还是乖乖吃药吧。”

他似乎也有些心理准备,用非常淡定的语气回答:“嗯,我知道。但是我真的很久没喝过这么多水了……你知道,我平时基本只喝可乐和咖啡。”

“神奇的尼罗河男儿”

这位“把水当药”的雇员生活习惯可谓神奇,简单总结就是:晚睡晚起,一天一顿。就每天这一顿,不夸张地说,十次里有八次是一张比萨+一听可乐的搭配。

一听可乐喝完,在单位工作的七八个小时里,他基本不再喝其他东西。如果有,那一定是另一听可乐。

我心中有个疑问:起得晚不吃早餐可以理解,为了减肥不吃晚餐也说得过去。但是饮水量这么少,真的不会渴吗?而且是在埃及这种沙漠气候中?!

我多次与当地人聊起“喝水”这个话题,得出几条结论:

第一,埃及没有“多喝水对身体好”的文化,对喝水的重视程度自然也达不到我们的水平,更不会“为了喝水而喝水”。

第二,比起喝白水,埃及人更喜欢喝茶、咖啡等饮料,但总体饮用频率仍然达不到中国人认为的普遍水平。

第三,埃及人出远门和长途旅行时还是很注意及时补充水分的,也会随身带水。

第四,中国人实在是太爱喝水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埃及的大街小巷,每隔一两个街区就能看到路边立着一个长方体的不锈钢水箱,上面有时会放几个看起来不怎么干净的杯子。路过的人如果渴了,可以直接从水箱里接水喝。

埃及人没有随身带水的习惯,或许这也是一个原因?他们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作者:王蕾,齐鲁人士、孔孟老乡,曾任新华社驻开罗分社记者。)

责编:樊小菲、许雪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