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庚戌:由“华文媒体”向“华人媒体”转变

2017-09-03 14:25:00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摘要:题:南庚戌:由“华文媒体”向“华人媒体”转变 “是希望有朝一日,摊在非洲政要早餐旁的报纸也罢,他们打开电视收看、打开车载收听的电视广播节目也好,是出自华人之手,或者说,是出自我之手。

中新社北京9月3日电 题:南庚戌:由“华文媒体”向“华人媒体”转变

中新社记者 周欣嫒

时隔十几年,南庚戌仍然能清晰记得初到非洲,以一己之力刊印华文报纸时,A4纸从复印机滑出携带的温度和墨香。

彼时的南庚戌刚移居博茨瓦纳不久。出于对文字的喜爱,南庚戌在服务华社之余,肩负起社团报纸刊发的责任。“其实那根本算不得报纸”,回忆起那段往事,南庚戌声音中带着笑意:“那时候资讯不发达、技术也有限,排版靠Word、印刷靠复印机,从头到尾只有我一个人。”南庚戌说,“尽管很辛苦,但每个环节能亲力亲为,还是很愉快。”

正是这份从制作到发行都略显“寒酸”的报纸,令南庚戌走上了从事媒体行业的专业之路。

从2001年仅为博茨瓦纳华人做社团报纸,到2009年面向全非侨胞推出《非洲华侨周报》;从2010年创办第一份华人英语报纸,向非洲主流媒体进发,到2013年着手建设全媒体平台;如今,南庚戌执掌的传媒集团已坐拥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影视等多种媒介,横跨中文、英文、茨瓦纳语、斯瓦西里语等多个语种,成为非洲首屈一指的华人媒体。

谈及成功原因,南庚戌首先提到“原创”。他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内容为王”都是新闻行业不可撼动的铁律。

“办报最初属于‘跑马圈地’”,南庚戌说,“你送到一份报纸,自然就会增加一个读者。”

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应运而起,在大批涌现的海外华文媒体之中,原创独家为少,复制粘贴为多;精耕细作为少,粗制滥造为多,这让南庚戌不免叹惋。

“有些媒体以出了多少期、编发多少条来标榜”,南庚戌称,“我非常敬佩他们的坚持,但要论影响力和不可替代性,长此以往能建立多少?”他介绍,在他的团队中,每天有近30位人员专职打磨原创华文新闻,而这些内容无法直接从其他媒体处获取,这才有了众多读者多年来的不离不弃。

除此以外,“因地制宜、一国一策”也是南庚戌将沙盘越做越大,打通多国壁垒的秘诀所在。

南庚戌表示,一个媒体的成功,跟它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要实现跨国经营,必须根据各国国情制定不同方向及战略。广播、电视和报纸在非洲仍属主流,南庚戌便在这三大业务上稳扎稳打;新媒体受到新移民,尤其是年轻华人的喜爱,南庚戌便开通了微信、脸书、推特等渠道,贴近新生代需要。

9月10日,南庚戌将受邀参加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他告诉记者,他很想借此机会呼吁有实力的海外同仁将眼光放远,关注大局,由“华文媒体”向“华人媒体”转变。

对此,南庚戌解释道:“从企业自身来讲,当今社会发展速度极快,靠单一媒体平台支撑,终将面对被淘汰的局面。只有做全、做大、做好,获得相当的影响力,才能在遭遇攻击时具有抵抗资本。”

“从平衡各方报道的角度来说,‘华文媒体’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舆论的需要了。”南庚戌表示,“华文”意味着只能面向华人,“而我们不能总在华人的圈子里打转”。要加强话语权,必须跳出桎梏,向当地主流媒体靠拢,设法影响主流社会。

“是希望有朝一日,摊在非洲政要早餐旁的报纸也罢,他们打开电视收看、打开车载收听的电视广播节目也好,是出自华人之手,或者说,是出自我之手。”

南庚戌示,理想和现实虽然相去甚远,但有理由相信,这一天能够到来。(完)

责编:海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