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我与中国”:我看到家庭医生开始在中国出现

2017-08-10 19:13:00来源:中国侨网
字号:
摘要:五年前,从北京唱响的“中国梦”引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共鸣。这五年,我经常来往于中澳之间,看到中国的医疗制度改革取得很大进步,令人振奋。(完)  【作者陈星惠系澳大利亚天士力康平国际医疗集团(澳大利亚)创始人、中澳医学交流促进会创会会长】

五年前,从北京唱响的“中国梦”引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共鸣。五年来,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实践,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一带一路”;从经济转型发展到反腐倡廉……中国的头条新闻总能引发海外华侨华人的思考与感怀,侨胞们与祖(籍)国、家乡呼吸相通、砥砺奋进。

“这五年·我与中国”征文活动发起后,海内外侨界踊跃来稿,表达心声。一篇篇优秀征文也将陆续与大家见面,共同讲述“我与中国的这五年”。

——编者按

我看到家庭医生开始在中国出现

陈星惠

2012年7月,澳大利亚政府正式对中医行业实行注册管理,这标志着澳大利亚终于承认中医的合法性,同时也证明,我和同行们历经10年的努力是值得的。这五年,在中国实行医疗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关注的分层医疗及家庭医生的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我祖籍福建龙岩,爷爷那一辈就移民印尼,我是在马来西亚出生的。从小,父亲就教导我,如果有一天事业成功了,一定要为祖(籍)国做一些事情。上世纪90年代,我第一次随澳大利亚政府代表团访问中国,当地还很落后的医疗水平,让我觉得需要做一些事。

从2003年开始,我连续参加了10年的“侨心光明万里情”大型义诊活动,到西藏、四川、云南、新疆等边远地区,为当地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我记得第一次去西藏时,有20多个医护人员,所有的医疗器材都是我们从澳大利亚带去的。虽然有高原反应,但是大家都很敬业,做了300多台手术。

对于在西方国家从事西医行业的我来说,从一开始,我对中医是排斥的。原因之一,也是我对中医的不了解。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位澳大利亚的退伍军人,在被诊断出患有前列腺癌晚期后,西医给他判了“死刑”。在中医协会的介绍下,他到北京接受中医治疗。没想到,治疗效果十分明显,他的寿命在原有的基础上延长了三年。在这三年里,这位退伍军人抛弃对华偏见,并开始致力于中澳文化交流。

可以说,这个病人态度的转变给我的影响是十分震撼的。西医的局限性和中医的疗效,让我意识到中西医结合治疗,将会是一种更有成效的方式。随后,我从学习中医开始,致力于推动和实践中西医结合的治疗。2010年5月,时任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访问悉尼,与新南威尔士州签署关于共同支持在新州开设一家高水平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的谅解备忘录,我1995年创办的康平医疗中心被指定为首家海外高水平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的营运者。为了推进中医药在澳大利亚合法化,政府专门成立“专项五人小组”,我成为其中一员。

从当年携带少许中药材都要经过澳大利亚海关再三检测,到如今几乎每个有华人居住的地区都有中药店,见证了中澳两国近几年来在中西医结合领域的交流合作已迈出重要步伐。

医者仁心。这些年经常去中国,除了参观一些医院以外,也曾作为病人在当地的医院就诊。我看过医疗设施十分先进的医院,这些主要在大城市。也看过条件非常简陋的县镇医院。在我参观过的80多家医院中,坦率地说,存在医生敷衍了事的现象,我想,这可能是病人太多的缘故吧。

有一年,我到云南参加“侨心光明万里情”义诊活动,在丽江玉龙雪山,劳累加上高原反应,我又吐又泄。当地有关人员把我送到昆明的一家三甲医院就诊。一进诊室,十几个病人手拿病例,心情急迫地把医生围在中间。轮到我时,医生问了我的病症,没做检查,就在处方纸上开了药。

这次经历让我开始关注中国的医疗体系。中国不缺医术高明的医生,不缺先进的医疗设施,但是在整个医疗体系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在澳大利亚,若是生病了,首先是找自己的家庭医生,由家庭医生做出初步的判断,然后根据病情再选择去医院。所以我们通常把家庭医生当作家庭的一分子,它承担“守门人”的任务。

而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没有家庭医生的概念。只要生病了,不管病情如何,都涌向医院,造成医院人满为患,医生穷于应付。我想,这也是医患矛盾尖锐的一个原因吧。

今年2月,我与中国企业合作的天士力康平MediCentral医疗中心全新开业,创立了治疗前用中医药为引导,治疗中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治疗后以中医药为核心的中西医结合模式。到现在为止,已经有20多个来自中国的医生在这里培训。未来,我希望每年培训的中国医生达到2000人,通过他们,把澳大利亚先进的医疗理念和经验带回去。这也是一种中西方的交流与融合。

这五年,我经常来往于中澳之间,看到中国的医疗制度改革取得很大进步,令人振奋。有消息说,今年中国深化医改提出了56项重点工作,主要围绕分级诊疗、公立医院改革、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制度提出具体任务,而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医生服务将扩大到85%医生的城市。这真让我高兴。

给人方便,给人信心,给人希望,这是我从医的三个基本原则。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优秀国粹中医药,我希望不仅能规范且深入地在西方社会推广,作为华人,更要将它传承下去。(完)

【作者陈星惠系澳大利亚天士力康平国际医疗集团(澳大利亚)创始人、中澳医学交流促进会创会会长】

责编:海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