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5月17日电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款憨厚可爱惹人疼的小车?看起来很像意大利街头复古老爷车的远方小表亲,有木有?没错,但我们要说的是它漂洋过海浪在中国的故事……
它是温州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小出租车,是东北人口中的“大头鞋”,是北京人嘴里的“小土豆”,它还总和那个年代的另一个概念联系在一起——“万元户”。
它就是——“菲亚特 126p”!
这款原产自意大利的小车和中国可有着不小的缘分,它是新中国的第一批私家车,也是留在很多人心中的特殊回忆。
“菲亚特 126p”的前世今生
20世纪50年代,即使在北京宽阔的长安街上,或许也只能看到零星的几辆公共汽车穿行其中,剩下的就是稀疏的马车和自行车。那个时候,轿车资源极其有限,轿车都是“公家”才能使用。
50年代的北京街头。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到了70年代末,中国不再限制私人拥有汽车。但最早的私人轿车,其实是外国使馆淘汰的“二手车”,就这,还得经过特批才买得到。
于是,“菲亚特 126p”作为新中国第一批真正的私家车,就横空出世啦。
“菲亚特126”是菲亚特集团1972年推出的微型系列轿车,用以代替经典的“菲亚特500”。后来,波兰获得了“菲亚特126”的生产许可证,所生产的汽车就叫“菲亚特 126p”,P就指波兰(Poland)。
据说在80年代,中国引进的第一批“菲亚特 126p”,其实就是波兰用来抵偿贸易差额交换给中国的。迷你的“菲亚特 126p”显然不适合作为政府公车,于是就促成了首次私人汽车的公开出售。
孙寅贵和他的“菲亚特 126p”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1986年4月,上海市民孙寅贵,用9300元人民币买下了一辆“菲亚特 126p”,成为上海和中国最早的私家车主之一。而当时普通百姓每月的工资只有几十元。9300元!对那个年代的人而言,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万元户”与“个体出租”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发展一日千里,拥有一辆私人轿车在全国都成为一件时髦的事儿,选择也更加丰富多样。“菲亚特 126p”凭借结构简单,重量轻,坚实耐用和价格低廉等特性,在80年代颇受青睐,尤其成为“万元户”们的心头爱。
当时的马路可没有今天这么宽敞,“菲亚特 126p”小巧的身材正好可以在狭窄的胡同或小巷里穿梭自如。不知道多少朋友的记忆中留有这样的影像。
除了受到个人偏爱,这种身材小巧、活动自如的车型同样受到出租车市场的追捧。当时,“菲亚特126p”也是很多城市里,出租车“个体户”的首选。
胡同里的“菲亚特126p”出租车。图片来源:pinterest.com网
“菲亚特126p”出租车 。
20世纪80年代的温州,“菲亚特”简直就是出租车的代名词。如果有人买了一辆“菲亚特 126p”在大街上“显摆”,总会有人想要招手上车,甚至还会被邻居猜测做生意亏本了,改行开了出租车。
80年代温州街头的“菲亚特126p”。图片来源:搜狐汽车
还记得陈宝国主演的电视剧《喂,菲亚特》吗?讲的就是主人公作为全市第一位个体出租车司机,穿梭于温州市狭窄复杂的街道巷弄之间的故事。
《喂,菲亚特》剧照。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菲亚特126p”小巧灵活的特点,可爱的外形和平民化的配置,给每个拥有过的家庭和使用过的人都带来了快乐,也留下了特殊的记忆。
走进历史,承载回忆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法规和保养的限制,小巧的“菲亚特126p”就越来越少了。
温州最后一辆“菲亚特126p”出租车在完成自己的终极使命后于1996年10月正式“退休”,取而代之的是桑塔纳等其他轿车车型。
现存于温州博物馆的“菲亚特126p”出租车。图片来源:温州博物馆官网
再后来,“菲亚特126p”彻底停产,完全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菲亚特126p”已经成为收藏品,受到爱车朋友的追逐。这之中,除了收藏价值以外,很多拥有过“菲亚特126p”的家庭和使用过的人还会怀念它所带来的快乐和承载的记忆。
无论如何,这款诞生于意大利,生产于波兰的混血“菲亚特 126p”,是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款平民化轿车,甚至成为私家车的鼻祖。同时,对中国社会,对很多使用过它的人都有特殊的意义。(欧洲时报意大利版)
责编:樊小菲、李瑞辰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