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颜德馨离世 行医近80年将绝学传到广东

2017-04-18 16:32:27来源:金羊网
字号:

颜德馨用近80年致力中医传承创新、以中医守护民众健康

颜德馨用近80年致力中医传承创新、以中医守护民众健康图/新华网

  国医大师颜德馨离世,曾提出“衡法”治疗原则,为诊治白血病、“非典”提出治疗方法

  他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父亲颜亦鲁是江南孟河学派传人;他行医近80年,是我国首批国医大师之一,在传统中医“八法”之外创立“衡法”;他运用中医疗法治疗非典患者,有效解决了激素治疗引发的纤维肺问题;他指导广东弟子抗击非典,将膏方绝学倾囊相授,让这一传统中医保健妙方造福岭南百姓。

  他是我国著名中医药家、全国首届国医大师颜德馨。他的一生,都在对他所钟爱的中医事业,竭尽所能地付出,为中医的传承,殚精竭虑。

  出身中医世家自创“衡法”

  颜德馨的父亲是颜亦鲁,江南孟河学派名医贺季衡的门生,行医60余年,对脾胃学术研究尤深,是全国名老中医之一。

  颜德馨从小就被父亲要求诵读经典。12岁时,父亲让他背颂《内经》《伤寒》等中医古代典籍,但年幼的颜德馨对医理似懂非懂。每逢父亲临诊,他就侍诊一侧,帮着父亲抄方子,分门别类地整理,内科、儿科、妇科、喉科、外科整理了几十本。

  1936年,16岁的颜德馨考进了上海中国医学院,随程门雪、徐小圃等中医大家学习,以临床疗效为标志,汲取各家长处,提高了理论认识和临床实践水平。

  颜德馨最令中医界熟悉的,就是在传统中医“八法”之外,创立“衡法”。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提出汗、吐、下、和、温、清、消、补8种治法理论,被中医沿袭至今。可颜德馨认为,“八法”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他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其实很多疑难杂症是源于淤血。为了寻找充足的理据,他与同事曾对565例疑难病症患者进行“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性”等实验,结果证实这些病人都有血瘀阳性指征,经治疗好转后,实验室指标也相应好转。由此,颜德馨提出了“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新观点。

  颜德馨通过临床总结和实践验证,提出了人体的健康与长寿在于“调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衡法论。

  指导广东徒弟抗击“非典”

  颜德馨与广东颇有渊源。2001年,颜德馨和一批中医专家,响应广东的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号召,为广东带徒。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就是颜德馨的弟子,2001年,杨志敏跟随颜德馨学艺,有着“膏方圣手”之称的颜老将膏方绝学倾囊相授,又帮她找老药工学习制膏技艺,把膏方传到广东。如今,每一年广东省中医院举办“膏方节”,都会吸引数万人前来贴膏方。这一养生良方早已进入岭南寻常百姓家。

  让杨志敏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颜老指导弟子抗击“非典”。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应香港医管局的邀请,广东省中医院派出杨志敏、林琳两位年轻女中医到香港协助抗击“非典”。面对突如其来的病毒,年轻的杨志敏一时也非常焦虑,她经常晚上打电话向颜德馨和邓铁涛等大师求助,在杨志敏陷入迷茫时,颜老总是鼓励她:“有老师在,你怕什么!”颜老的一身正气给了徒弟莫大的勇气和信心。

  当时的颜德馨担任着上海市中医防治专家组顾问、上海市中医治疗指导组组长及华东地区防治“非典”首席科学家,年过八旬的他奔赴传染病医院,参与制定了中医中药预防“非典”的发病规律,创制了“扶正祛邪方”。

  颜德馨当时总结了“非典”的病机要点:“热、湿、瘀、痰、虚”5字。就这样,他们运用中医疗法,有效解决了激素治疗引发的肺纤维化问题。

  90多岁高龄仍传道授业

  颜德馨更令人称赞的,是一生都在为中医传承奔走。他曾说,中医最大的危机是后继乏人。

  2005年,他设立“上海颜德馨中医药基金会”,致力于鼓励青年中医药人才。2008年11月更促成了“中医大师传承班”在同济大学开班,以90多岁高龄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传道授业。

  “甘将心血勤耕耘,期卜它年一片红”,颜老常对弟子说的这句话,是他为中医传承穷尽一生的写照。

  近80年致力中医传承创新、矢志以中医守护民众健康的颜德馨教授,17日在上海逝世,终年97岁。

  据新华社电(记者吴宇仇逸)颜德馨是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著名中医学家、颜氏内科第二代传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同济大学教授。

  颜德馨1920年出生于中医世家,1939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1999年设立颜德馨中医药人才奖励基金(后扩展为上海颜德馨中医药基金会),2000年发起创办中医大师传承班,2009年被卫生部等授予首届“国医大师”称号。

  作为海派中医代表性人物,颜德馨不仅在学术上开拓创新,提出“衡法”治疗原则,发展了“气血”学说,为诊治白血病、“非典”等疑难病以及多种老年病建立了一套理论和治疗方法,而且数十年如一日以医院为家,淡泊名利,为病人健康、为中医发展付出“大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颜德馨开创性运用雄黄粉(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成为国内最早使用“毒药”有效治疗急慢性白血病的中医代表。

  上世纪80年代,颜德馨又从气血理论出发,深入研究心脑血管疾病与瘀血的关系,提出“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气虚血瘀乃人体衰老之主因”的学术新观点,完善了“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的中医气血辨证学理论,创立了中医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新思路。

  2003年“非典”肆虐,时年83岁的颜德馨坚持在第一线,担任上海市中医防治专家组顾问,中医治疗指导组组长,参加制定中医中药预防“非典”的方案,对中医临床一线工作进行指导,参加远程会诊,还指导了广东和香港地区的“非典”治疗工作。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颜德馨创建上海铁路医院(现第十人民医院前身)中医科初期,就打破传统,在住院病房设立了“小药房”,以满足病人随时用药、煎药需求。回到家中,无论多晚,只要有人叩门求医,他二话不说,马上披衣出诊。

  1999年,颜德馨拿出多年积蓄40万元,设立中医药人才奖励基金,六年后正式成立“上海颜德馨中医药基金会”,一方面面向全国基层中医从业人员,每两年开展一次优秀论文评选;另一方面面向城市困难病患人群,坚持每周六在上海南京东路的蔡同德堂开设中医“善堂”,免费送医送药,颜氏内科传人轮流上阵,累计诊疗数千人次。

  从医近80年,颜德馨坚守颜家“仁心仁爱”的医道,不仅树立了良好家风,也成就了颜氏内科自成一家并成为海派中医的优秀代表。

  忆恩师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我还欠您个任务

  17日上午,杨志敏得知恩师颜德馨仙逝的消息时,这位女院长泣不成声。“春节前去看望过老师,当时就感觉到他的身体很虚弱,可没想到会这么快。”17日晚,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杨志敏哽咽着,依然控制不了内心的悲痛。

  2001年,杨志敏初入颜门,此后,和所有颜门弟子一样,老师成了她“人生的灯塔”。2003年,她身兼重任赶赴香港抗击“非典”。期间,杨志敏发烧了,隔了两天没有给恩师打电话,这让年过八旬的颜老着急不已。在好不容易联系上她时,从来都如父亲般慈爱的颜老第一次对她发了火:“你这个孩子,平常都是隔两天给我打一次电话,为什么几天没给电话我了,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听着恩师焦急的话语,电话另一头的杨志敏泪如雨下。“他是一个80多岁的老人家,原本应该在家安度晚年,可他还操心着中医事业,还操心着我这个学生。”杨志敏至今都感动不已。

  如今,恩师离世,杨志敏说自己还欠了老师一个任务没有完成。“老师的膏方都是用墨笔抄写,我学了他毕生绝学,却一直没有用老师的方式抄写膏方。”杨志敏说,就在一个礼拜前,她还跟颜老通电话,说自己要去学毛笔字,以后用毛笔字写膏方,“我永远都欠了他这个任务。”

责编:关皓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