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辆共享单车如何融入?整个广州都在行动

2017-03-14 15:19:48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

  在珠江新城某小区的一角,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因为违停被堆放在一起,等待各家企业“认领”回收。 南方日报记者 江珊 摄

  刚刚过去的植树节,天河区辖内各孵化器、众创空间的130多名青年创客代表发起了一场绿色骑行活动,活动选用的小蓝单车赚足了眼球。在广州,这已不是共享单车第一次大规模露面。

  从去年9月份第一辆摩拜单车落地广州,到今年3月份,广州的共享单车数量已经达到了30万辆。进入广州的共享单车有摩拜单车、ofo单车、小鸣单车和小蓝单车四家,因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而迅速风行,广州似乎将重现当年“单车王国”的胜景。

  但和所有新事物一样,共享单车在野蛮生长阶段也引发了诸多问题,恶意损坏、乱停乱放等现象屡现报端。如何解决这些难题?记者了解到,广州各区已陆续推出共享单车示范停车点,企业也在加快故障车回收速度。就连市民也在自发进行维护单车停放秩序。伴随着磨合,共享单车正逐渐融入广州这座人口达1400万的大城市

  乱象 共享单车成新“牛皮癣”?

  3月7日早晨8时多,海珠区瑞康路旁的小巷子里,一家杂货店的老板娘把停在自家门口的共享单车逐一推到马路上,边推边抱怨道,每天早上都有这些车,妨碍她做生意。“不要放在这,这里不是停单车的地方”,她对准备将单车停在店门口的人喊道。

  在轻纺城内,随处可见乱停的共享单车。记者看到,虽然轻纺城内设置了专门的单车停放点,但因为容量有限,且被废旧单车占据了停放点的部分空间,所以实际能够停放共享单车的地方并不多,大部分单车随意地摆在街头。

  轻纺城内一名保安告诉记者,每天早晨都要将这些胡乱堆放的共享单车码放整齐,“我们不管就没人管,只会在这越来越乱,和单车的运营商联系了也没用,这些新出来的东西已经成为城市新的‘牛皮癣’”。

  而在珠江对岸的越秀区,由于属于老城区,公共道路上自行车道规划设置不完善,许多道路缺少自行车专用道,加之部分共享单车使用者不遵守交通规则,胡乱穿行、逆行易引发交通事故。同时由于共享单车的大量投放与使用,乱停放现象日趋严重,在人流量大路段容易阻碍行人通行的状况。

  广州市民对共享单车展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同时,共享单车乱停放、损坏率高等情况逐渐显现。有市民向记者反映,出了地铁口“四五辆共享单车里没有一辆是能用的”;漫步街头,也能发现“花式故障车”,有的丢失了坐垫,有的二维码被恶意涂黑,或者轮胎遭到破坏。除此以外,还有市民将共享单车停进自家楼下或者直接搬回家。

  记者梳理南方日报报料平台发现,从2016年10月19日至2017年3月10日,共收到共享单车相关报料105条,平均每月有21条;报料内容大致可分为不文明用车行为、投诉商家服务、单车违规停放等七类,其中前两类的报料最多。

  一方面因为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而广受赞誉,另一方面又因违停乱放和破坏行为被指责为“牛皮癣”。一时间,这项便民服务身上的瑕疵越来越多。

  成因 只顾方便自己却为难了别人?

  共享单车的出发点是方便市民,为何会有这么多问题?对此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将乱象归结于公民素质低下,也有人指出是因为规则不明确,才会导致使用不友好。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无意损坏大多与停放不当有关。如停放进住宅小区,保安在清理时承担了额外负担而产生不满对共享单车粗暴撤离;停放在绿化带上,环卫工也可能在清理时存在同样情况;也有乱停引发路边店铺店主损坏的,还有无遮挡地停放,在台风暴雨日晒等自然条件下的损坏。

  小刘是ofo单车的专职运维人员,虽然才上岗1个月,但彭澎所说的情况他已遇到过多次。平时,他和同事会一起到住宅小区“解救”被堆起来的单车。一般来说,小区保安都会配合他们的工作;但有的小区对保安下了硬指标,不能有共享单车进入。“他们的领导不让共享单车进小区,保安就把这些单车堆起来,成了垃圾,这样我们维护起来也不方便,对小区景观也有很大的影响。”小刘说。

  住宅小区里的“单车山”,实际上也是使用者不遵守用车规则造成的。记者发现,各家共享单车App中都有使用说明,明确指出单车应停放在路边白线或停车架,当附近没有白线或停车架时,也应停在路边不阻碍交通的空旷区域,严禁停放在小区或地下及室内车库、胡同以及收费停车区域,但将车停进小区的人不在少数。

  在共享单车爱好者莫俊峰看来,市民对共享单车使用不当分有意和无意两种情形。充斥在媒体报道中的将车扔下河、拆掉车座、破坏车身车锁或二维码等情况属于有意为之且比较极端的少数案例,更常见的是对共享单车的使用规则不熟悉,或者还没有形成共享单车使用习惯的市民造成的。“比如下雨天,为了方便,可能会有更多人将共享单车直接骑回小区楼下。”莫俊峰说。

  共享单车目前在广州的遭遇和其它城市大体趋同,企业服务附带的软性规则无法有效约束使用行为。小鸣单车CEO陈宇莹表示,倡导文明停车收效不理想,一是因为人的心理惰性,二是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企业,希望能和政府联合发布一些行业性标准和规则,完善自行车道设置和行车规划。”陈宇莹说。据了解,深圳在去年底就出台了《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和《深圳市自行车停放区(路侧带)设置指引(试行)》,而广州尚无相关规定出台。

  变化 政、企、市民联手保护“新生儿”

  对于种种乱象,人们并非熟视无睹。最早行动起来的是民间共享单车爱好者。这些人熟知共享单车使用规则,除了自己遵守停车、用车的方法之外,还会主动举报违停车辆,或者组织集中“救车”行动,将停在深巷的单车“解救”出来摆回大路边。不同品牌的共享单车会有不同的拥趸,比如摩拜单车的拥趸被称为摩拜“猎人”,小蓝单车的拥趸则被称为“小蓝侠”等等。这些市民身份各异,但共同的目标都是维护共享单车。

  市民的自发维护引起了共享单车企业的重视。在小蓝单车市场总监钟静宜看来,自发维护共享单车的市民传递的是一种正确的使用方式,因此企业也乐于和这些热心市民一起宣传共享单车。“一直批评别人没有好好对待共享单车并没有什么用。我们现在更加倾向于鼓励大家正确使用共享单车,让大家觉得共享单车是一个美好的事物,而不是只看到少部分人怎么去破坏它。”钟静宜说。

  除了和市民的互动,企业自身也加强了对故障车的处理力度。在广州市区,随处可见穿着黄色马甲的ofo专职运维人员。按照网格化管理的原则,每个运维人员都有其负责的区域,区域内少则数十辆单车,多则上百辆,都由他们负责修理或归置。ofo单车由于使用机械锁,一些小问题可以就地修理;而摩拜、小蓝单车、小鸣单车因为使用了智能锁,故障车需要运送到指定停车场进行集中维修。根据统计,目前四家共享单车企业在广州的线下运维人员总数已经超过了500人。

  走在市内的道路上,记者留意到了交通指示标志的变化。在岗顶地铁口附近,可以看到围栏上钉着告示牌,上面写着“天河路禁停单车,请停至内街巷单车临时停放点”;一些住宅小区比如万盛围琶洲新村,一夜之间也增加了不少黄色漆线的自行车专用停车区。

  虽然目前广州还未出台相关的规定和指引,但各区已经在积极开展与共享单车的合作。据了解,越秀区已经和相关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展开多次座谈,确立了初步的合作管理意向,计划在梅花街、东山街、北京路文化核心区进行新管理模式的试点;海珠区和共享单车的合作启动得更早,去年10月,海珠区与摩拜单车签订了《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备忘录》。目前,摩拜华南总部、ofo广州总部均落户海珠,两家企业在海珠区的单车投放量超7.5万辆,约占全市的43%;目前海珠区已划设978个自行车停车区。

  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的又一新生事物,在广州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爱护。越秀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共享单车投放量巨大,骑行者众多,企业与个人均需承担起社会责任,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努力,才能让共享单车真正良性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马向明:

  共享单车开启城市规划新想象

  共享单车作为补充性的交通方式,打破了人们对于汽车的依赖,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出行移动性的需求。实际上,中国一些地区在利用自行车连接公交上已经作出了尝试,其中包括广州,但受到管理能力和技术手段的限制并没有得到成功的推广。

  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以在全市乃至全国不同城市统一运营。对于使用者而言,没有固定桩和城市区域的限制,更加便利;对于城市来说,则可以推动公交系统发展,使得城市更加紧凑,还会转变城市的组织形式。人们在城市里更多地用“公交自行车”的方式出行,将使城市里绿地休闲和消费空间的结合成为可能,同时也可以提高运动空间的品质。

  此外,对于城市而言,单车出行也可以为住区布局方式提供新的可能性。去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密路网、窄马路”理念,这种小街区的好处在于,连通性更好,更多人出行可以步行或骑单车。未来的住区,在“密路网、窄马路”的原则下,可以有选择的让部分“窄马路”成为慢行街道,只允许步行和骑行者通行。这样,在维持通达性、满足安全需求的同时,还实现了“宁静交通”。共享单车出现后更可以有这样的尝试,如果街口就有单车停放点,人们的短途出行会更愿意选择单车。

  除了日常出行、锻炼身体之外,共享单车或许将为广州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首先,单车骑行时可以对地理环境和城市环境进行更细致的感知,这和坐在汽车里的感觉不同;其次,共享单车在“互联网 ”下形成的全国一致性使得其对外地游客而言,是前所未有的熟悉和易利用;再次,广州城市比较平缓,很多地方绿化很好,骑行体验很好,并且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适宜骑行。

  在这样的条件下,广州可以考虑规划组织几条长度在30-50公里的骑行径。广州的城市形态很聚集,城市里历史遗迹很多,水系交错,街头的大榕树形态喜人,如果规划组织得好,可以形成几条远近驰名的城市体验骑行线。让“白天骑行城市,晚上珠江夜游”成为游客在广州的选择,就像外地人一到伦敦就会想到“南岸徒步”一样必不可少。甚至可以在珠江上架起专门提供给单车骑行的桥,在不考虑汽车通行的需求下,慢行桥的造型可以设计得很特别,而这座桥也可以成为具有统领性的标识,成为珠江上的新亮点。

  不过在具体的操作中,骑行径的规划还会涉及到单车路径的抉择、设施的改善调整、设计骑行可识别的标识系统等问题。

  上面提到共享单车为城市规划开启的一些新想象,但广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不少道路狭窄、路网密集的老街区,上述骑行径也肯定会经过其中。在这些地方,就涉及到路权的梳理与重新调整。例如一些老城区的路网密集,有的小巷汽车通行也会造成拥堵,那么就可以专门开辟为慢行道,专供骑行与步行。

  此外,在广州这样的高密度城市中,管理也需要跟上。过去,广州在做城市绿道时曾在马路边或人行道画出了单车线,但由于管理和立法没有跟上,时常出现马路上的单车线变成了“停车线”的情况。这不仅影响到骑行的连续性,同时也为骑行者埋下了安全隐患,所以对于在单车道停车的现象应该有专门的整治行动。在道路规划上,单车道最好与机动车道进行物理隔离,没有的话也至少要有标线的隔离,从而保障骑行者的安全。

  南方日报记者 李丹

  ■特写

  目标为“无猎可打”的猎人

  连日细雨绵绵的广州城,成了一种狩猎游戏的乐园。“猎人”们打开摩拜app,在地图上查看附近区域是否有猎物——违停单车,然后独自步入庭院深处。发现“猎物”之后,扫二维码、拍环境照、输入位置信息,一连串举报流程迅速完成,大概只需要几分钟。

  “下雨天的小区楼下一定是单车违停的重灾区,是狩猎的好时机。”广州市民莫俊峰喜欢“猎人”的外号,他告诉记者,很多人为了方便,下雨天会把单车骑回自家楼下。第二天因为座垫未干,大量的单车就被闲置在小区里,街上却是一车难求。

  从去年10月第一批共享单车进入广州起,曾在互联网和体育行业从事的莫俊峰很快从一名普通的用户成为了一名帮助规范用车的“发烧友”。这种公益行为也被他简单地化为一份寻找“猎物”的游戏快感。

  有时候,找到地图上那辆“猎物”需要破费一番周折。莫俊峰回忆,他曾在城中村的“握手楼”间找一辆违停车找了数小时。当单车“重见天日”时,立马有两名路人举着手机跑来抢扫二维码。这让腿都走软了的莫俊峰顿时觉得特别带劲。

  莫俊峰告诉记者,广州现在有数百人热衷于这项狩猎游戏,他们甚至凭借在摩拜信用分平台上的积分多少,分为实习猎人和正式猎人。“举报一次积1分,现在拿5000分都不算最高的了。”莫俊峰说。

  因为好奇,许多自行车发烧友成为了第一批“猎人”。紧接着,快递哥、外卖哥、家电维修师傅……这些在城市楼宇间穿梭的职业人群,每日需要使用共享单车超过20次,他们自觉地成为了铺天盖地而来的共享单车的使用秩序维护者。如今,一些城管人员、交通规划领域的学者、大学生志愿者也参与进来。

  如今,猎人们更像是一群社会学实验者。遇到10辆在小区违停的单车,他们只会搬走5辆整齐地停放在街边,然后欣喜地看到后来的使用者会“从善如流”般地规范停车。又比如,发现违停用户中有八成是女性,因为女性其实不会像男性一样仔细研究规则,只是无意中“犯规”,那么“猎人”针对女性用户需要做的是普通劝导。然而,会用车锁“私有化”单车的人又是男性,因为他们更喜欢挑战规则,那么针对男性,“猎人”会用举报等方式予以惩戒。

  这场狩猎游戏公认的终极目标是“无猎可打”。“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城市的慢行系统和管理制度更完善、科技进步让单车更加智能、用户习惯更加文明,这是需要政府、企业、用户三方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的,”莫俊峰严肃地说,“美好的事物,我希望能够更好地发展下去”。

  南方日报记者 江珊

责编:关皓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