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25日,第十三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公布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基于心脑血管病变的脉络学说理论研究”项目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项目组专家潜心研究5年,揭示了微血管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心梗后心律失常、心梗后慢性心力衰竭等血管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证实了通络方药对微血管的保护作用,对血管病变防治提出系统指导,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张伯礼、杨胜利、姚新生、王琳芳、唐希灿、于金明、吴以岭等海内外共20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除广州主会场外,大会还在全国设置了400余个分会场,1.5万余名专家学者通过视频收看了会议现况。
微血管是决定人体健康的最重要器官,过去医学界认为微血管只是循环系统的最末环节,现代研究发现微血管既承担着血液的运输功能,又是细胞与外环境之间物质交换、能量代谢与信息调控的重要途径和场所。973计划项目专家应用现代微血管医学研究技术观测发现,随着人体年龄增加,微血管受到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因素的危害会引发一系列改变,比如高血压患者易出现微血管痉挛、微血管数目减少、消失,高脂血症患者则有微血管内血流减慢、微小血栓形成等表现;高血糖患者的微血管数量增加、交叉畸形。微血管形态的改变会影响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引发多种疾病。973项目专家一致得出结论:保护微血管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重要靶点。
项目专家发现,现代医学的微血管、微循环概念与中医脉络学说中的“脉络”密切相关,因而意识到微血管病变的实质就是“脉络不通”。大量基础实验观察到,通络药物对高危因素致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病变、斑块内微血管滋生、心律失常微血管损伤、心力衰竭微血管损伤等微血管病变均有显著干预作用,可有效保护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为通络药物防治心脑血管病提供了基础依据。在973项目实施期内,项目专家以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等通络药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大量循证医学临床研究,为通络药物防治心脑血管病疗效提供了确凿的临床证据。(严慧芳 欧旭江 刘映彤)
责编:关皓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