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会议把加快推进中小河流和小流域治理纳入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的范畴,提出要加快推进中小河流和小流域治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对此,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许永锞表示,全省水利部门将进一步加快中小河流的治理力度,2017年计划在完成1700公里年度治理任务的基础上,力争前3年(2015—2017年)完成80%的总治理任务。深入推进落实“河长制”,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绿色生态水网,率先在山区五市(河源、梅州、清远、韶关、云浮,下同)中小河流治理中试点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河湖管理能力。
实施民生水利建设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许永锞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水利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摆在八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首要位置,把加强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列入供给侧改革补短板的重点内容。水利在惠民生、补短板方面大有作为。为了更好地补齐水利短板,惠及民生,我省实施了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和村村通自来水等多项民生水利建设。
其中,省委、省政府于2014年作出在全省山区五市实施中小河流治理的重大决策部署,计划从2015年起至2020年,投入159亿元,对五市集水面积在5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进行治理,使主要乡镇、重要村庄等防洪标准达到10年—20年一遇,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防洪安全得到基本保障。
近两年来,我省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已逾5000公里,治理后的河流防洪能力得到较好提升,在防御2016年28场暴雨洪水和9个台风中,全省实现全年防台风无人员因灾死亡,山区五市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年平均值,与项目未实施前5年的年平均值相比,分别下降88%和61%,发挥重大防灾减灾作用。
小流域防洪能力偏低也是我省现阶段的水利短板之一,为此,我省不断加大对小流域的治理力度。目前,正在实施的88宗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概算总投资达21.61亿元。截至2016年底,已开工78宗,已完工28宗,累计完成投资14.58亿元,占概算总投资的67.5%。
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也惠及大批群众。2016年,全省15个地级市94个县(市、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全面铺开。全年完成投资49.46亿元,超出年度计划4.27亿元,按期并超额完成省“十件民生实事”确定的任务。94个县(市、区)共新增覆盖农村自来水人口168万人,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2.4%,达到了85.8%,改善816万农村居民饮用水条件。
推进落实“河长制”
探索河道管理二维码
许永锞表示,全省水利部门将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今年全面完成1700公里的中小河流治理和48宗小流域综合治理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快中小河流的治理力度。”2017年计划在完成1700公里年度治理任务的基础上,力争前三年(2015-2017年)完成80%的总治理任务。目前,2017年度项目142个治理河段共有82个提前进场施工,开工率达57.75%。同时,将适时启动中小河流治理二期工程建设,把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的经验推广至全省。
“为加强中小河流建后管理,长久发挥效益。我们将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有关部署要求,大力推进河长制。”许永锞说,首先在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中利用“互联网+”技术深入推进落实“河长制”,探索启用河道管理二维码、APP等,让群众参与河道管理与监督。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方面, 2017年将计划新增开工项目9宗,同时抓好已开工项目建设,努力完成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工作任务。
许永锞说,省水利厅将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实施“一周一例会、一月一督导、一月一厅务会议、一月一简报”的工作措施,专题研究治理工作,加强督导检查,压实工作责任,强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同时加强部门联系,建立联合办公、并联审查、集中审批,社会参与、上下联动、协同管理等高效审批及工作机制,形成最大工作合力,有效推进工程建设。(谢庆裕)
责编:关皓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