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怎么判断商店档次?看有没有中文导购!

2017-02-06 09:27:49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出国旅游,风行已久。趁着春节大好假期,节前就与家人跟随旅行社开起了欧洲之旅。虽然主要目的是观光,但基本上每天都有购物安排。好在导游并不强制要求消费,且所推荐购物场所的商品质量均有保障,所以大家似乎也没有多少怨言。

我们团队除导游外共有43人,在欧洲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大巴。因为担心不方便,我本着行李能少则少的原则,只带了不用托运的小箱子和随身包。没想到,出发当天到北京首都机场跟团队会合时,自己就在气势上败下阵来,因为别的团员们基本上都拉着一两只大箱子。

问过才知道,大箱子基本上都是空的,之所以要托运过去且每天搬上搬下,就是为了回国时能装下购买的东西。好家伙,原来这些箱子不是行李箱,而是“采购箱”;不少人出国的主要目的是血拼、扫货,游览只是顺带的事。

在人们的印象中,旅游消费念的是吃、住、行、游、购、娱“六字经”,购物排序是靠后的。如今,许多人出游时将购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首先当然是因为有一定的购买力,加上消费标准提高了,希望到国外买些物有所值的商品,因为有些价值较高的东西国内相对更贵,用导购们的话说就是“买到就是赚到”。我们的周姓导游也不失时机地宣传,欧洲的商品大多数质量有保障,且有约12%的退税额度,以人均1万多元的旅行团费计算,只要购买的东西够多就能把团费省下来,相当于出国白玩了一趟。算完这笔账,大家听了很受用,进而体现在购买力上。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到了传说中的巴黎。作为世界闻名的时尚之都、购物天堂,巴黎车水马龙、人员密集,中心城区道路两旁商场林立、品牌众多,让人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

“怎么判断一家店的档次?简单说,就是看有没有中文导购。如果有,基本都是一线大品牌,否则最多也只是二三线品牌。”导游的经验解决了大家的疑惑,他还给大家留了一天半时间在老佛爷百货等商场。一进入商场,大家立即拿着中文导购图,各自寻找中意的目标开始忙活。为了不耽误购物时间,有的人连中午饭都省了。

笔者在国外发现,中国游客主要在一些知名商场购买商品,当地人在这些地方买东西的很少。这与大型商场较为完善的服务配套体系有关,也跟它们和中国旅行社的深度合作密不可分,几乎成为游客“专供”。游客对此莫不知晓,但仍然如过江之鲫,可见在国际品牌和过硬品质面前,游客的容忍度并不太低。

“你看我买的这只表好不好看?只要几千块人民币。”一位阿姨指着自己购买的手表对同伴说,如同捡了个大便宜。

“旅游就是花钱嘛,想吃啥就吃啥,想买啥就买啥。”另一位阿姨拎着袋子,跟同伴讲述着自己的旅游哲学。来自河南的小郭虽然挣得不算多,但夫妻俩一进LV店,就买了好几个包。

“导游,我买了这么多东西,回国时过海关会不会被拦住啊?”一对来自河北秦皇岛的夫妻拎着大包小包,急着问导游。据他们自己说,总共在巴黎买了三四十万元人民币的东西。

……

在老佛爷、巴黎春天等商场办理退税手续的区域,有好几个窗口都聘请了中国人为顾客提供服务,在外面的等候区,也有许多办完手续的中国人在等着同伴。中国游客不仅给国外消费市场带来购买力,还给会中文的导购、翻译、退税人员、餐饮服务人员等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

“金银手表,钻石玛瑙,统统保管好。”回国的时候到了,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在导游的提醒声中,来程的空箱子都被塞得满满当当,还有人另买了新箱子装东西。

据笔者观察,之所以中国游客比较豪爽,除了语言不便往往只能看好就买之外,也与中国人“穷家富路”的消费理念有关;另一方面,一些国际大牌商品质量过硬、美誉度高,所以即便价格比国内贵不少,不少人还是愿意多花钱。看来,中国商品改进的潜力很大,需要针对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提升品质,改进售后服务质量,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国家旅游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1.22亿人次,同比增长4.3%;预计2017年出境旅游人数1.23亿人次,同比增长4%。可以想象,上述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出国旅游消费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当然,买来的东西,只有用起来才有价值,在旅游消费中应该根据自身需要理性购买。毕竟,我们才刚刚富起来,虽然导游把“不怕买完后悔,就怕后悔没买”当做口头禅,但如果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肯定也不会是愉快的体验。

责编:樊小菲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